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 為更好地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聊城市東昌府區對轄區紅色資源進行系統性整理,推出“追隨紅薪去研學”精品研學線路,為青少年打造了一方行走的紅色教育課堂。
抗日戰爭時期,張家樓是個近千人的大村子,為擺脫日偽軍的占領統治,張家樓成立抗日民兵聯防大隊,多次進行反抗和斗爭。1945年3月,3700多名日偽軍和治安軍包圍張家樓,制造了聞名魯西北的“張家樓慘案”。
“日偽軍執行‘三光’政策,他們有大炮、機槍,連放三炮把寨墻打開了,見大人、小孩就開始燒殺,光那回就犧牲了333口人。”在今天的張家樓烈士陵園,烈士后人、義務講解員張先孝向前來研學的學生講述了那段慘烈而又悲壯的故事。
“看到那些銹跡斑斑的刀槍和烈士們的舊衣物,一下子就想到他們打仗的勇敢,想象他們舉著這些簡陋的武器沖向敵人,我手心里都捏出汗了。以后我要好好學習,把這些故事講給別人聽,像他們一樣做有擔當的人。”東昌府區風貌街小學學生邢宗揚感慨道。
東昌府區是革命老區,擁有張家樓烈士陵園、六·二七紀念園、范筑先烈士紀念館等眾多革命歷史遺跡,這些都成為當下青少年開展紅色研學的寶貴資源,學生們通過實地參觀、情景體驗,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的磅礴力量。
“行前我們深度挖掘紅色資源、打磨課程,組建專業團隊來開展專項的培訓;行后我們組織學員分享心得,將紅色精神融入日常,同時收集反饋來優化課程。”聊城交通汽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學旅行教育分公司研學導師武曉寧介紹。
近年來,東昌府區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傳承教育。課內,分學段編撰“紅色文化”叢書,設計專題紅色基因傳承課程;課外,政府搭建平臺,有效鏈接學校、基地、機構等多方力量,構建內涵豐富、管理規范、安全有序的研學旅行生態。
“我們將利用好《紅色基因傳承叢書》,抓好中小幼一體化思政課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研學實踐活動,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孫鑫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左新新 程運洋 東昌融媒 于繼鑌 郭龍君 聊城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