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超 通訊員 榮婷
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滲透、實踐載體單一、文化認同淺層化等難題,東昌府區育紅小學依托聊城歷史深厚歷史底蘊,深入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成功構建并實施了特色鮮明的“孺子”學堂六大課程育人體系,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區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全面發展時代新人提供了創新樣本。
自2021年育紅小學成為“山東省傳統文化體驗教育春秋課堂”示范校后,項目組對“課程育人”“傳統文化育人”進行深入系統探索。學校領導也深刻認識到,要讓傳統文化真正“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必須打破原有課程的局限,構建一個能深度浸潤、系統銜接、知行合一的育人體系。經過精心設計與實踐打磨,“孺子”學堂應運而生并展現出顯著價值。
“孺子”學堂實施以來,累計惠及學生兩萬余名。該成果有效改善了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深度不足、實踐體驗匱乏、文化認同薄弱等核心問題上的表現。通過持續的跟蹤測評顯示,參與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文化認同感、傳統實踐技能及創新素養等關鍵指標上,整體提升了30.6個百分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脈的精神滋養和自覺的行為規范,學子的文化自信根基得到顯著夯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