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武漢白沙洲的悅活里烽火店悄然貼上閉店公告,7月7日將會正式閉店。
這家承載著周邊居民日常采購需求的本土商超,在運營數年后正式畫上句號。
消息傳出,不僅讓習慣了“家門口購物”的市民感到錯愕,更折射出實體商業在多重夾擊下的生存困境。
烽火店的閉店有一定的背景和前兆,自2022年以來,悅活里已陸續關閉光谷步行街店、龍陽店、航空路店等十余家門店。
此次閉店的直接導火索,是樸樸、小象生鮮等生鮮電商的“即時配送”模式——消費者動動手指,30分鐘內就能收到新鮮果蔬,傳統超市的“到店消費”場景被嚴重削弱。
與此同時,白沙洲區域商業格局的劇烈變化也加速了這一進程:龍湖天街、萬科廣場等新興綜合體自帶大型商超,三公里內社區生鮮店如雨后春筍,直接分流了悅活里的核心客群。
烽火店的閉店,是武漢實體商業艱難前行的縮影,近年來,家樂福、沃爾瑪、永輝等知名品牌相繼撤離,中百倉儲2024年閉店超百家,平均每1.7天關閉一家。
租金高企、物業費倒掛、停車不便等“硬件短板”成為普遍痛點——例如萬商廣場商鋪租金從年30萬元跌至1萬元,但物業費卻逆勢上漲,導致商戶入不敷出。
而老舊商場動線混亂、體驗感差等問題,在新興綜合體的對比下更顯突出。
更深層的危機來自消費習慣的變革。社區團購“今日訂明日取”、即時配送“半小時達”等模式,正在重塑零售業生態。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2024年超半數超市企業凈利潤下滑,近半數門店收縮。
武漢作為全國零售業創新試點城市,雖在探索品質化、體驗式消費(如京東MALL、山姆會員店),但傳統商超的轉型仍面臨陣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