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品牌換新Logo早就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從快消巨頭到小眾潮牌,從傳統老字號到互聯網新貴,越來越多的品牌試圖通過重塑視覺標識,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浪潮中錨定新的坐標。
最近英國豪華汽車品牌賓利也換新了自己的Logo,這也是品牌1919年創立以來第五新換新
可以看到,此次Logo整體沒有很大變動,但修改了很多細節,比如根根分明的羽毛變成了網絡線條,B字底部的尾羽也被移除,整體風格也從原來的立體變成了圓潤扁平,看起來更加的簡約流暢。
左舊右新
相關信息顯示,此次新Logo是由賓利設計總監Robin Page帶領的內部設計團隊操刀,他也表示:“如果說奢侈品牌的價值來自它所創造的故事,那么標志就是它的簽名。在數字化帶來的日益復雜和精確的時代,簡化與精煉成為一種現代的必需品。因此,新標志比以前更簡潔、更銳利,也更有視覺沖擊力。
但Logo一經發布,卻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吐槽,紛紛表示這波改動太丑了,沒有了高級感。
感覺從天鵝翅膀換成了蒼蠅翅膀。
直接變成了GGbao。
GG Bond:??哪里像了?。?/p>
一下子覺得自己也能買得起,一點都不高大上了呢,這樣也好,給人一種買得起的錯覺,怎么不算是一種營銷呢(bushi)。
還有很多覺得這么改動,直接從翱翔的蒼鷹變成了熬翔的蒼蠅,笑鼠,太損了。
怎么看都透著一股濃濃的山寨味,高端直接變成高仿了(bushi)。
不過也有覺得不錯的,感覺更精致更前衛了。
某種程度上說,賓利這次Logo以"化繁為簡"設計哲學的大改動,褪去立體雙翼的繁復雕琢,用簡潔流暢的線條重塑經典標識,不僅是視覺語言的革新,更代表著百年豪門對數字化浪潮的主動擁抱。
說到這里,我們也順便回顧一下賓利的Logo變化史,賓利最早的Logo是由F. Gordon Crosby設計,雙翼造型象征速度與自由;直到1931年被勞斯萊斯收購后,整體進行了更精細的修改,增加了不少貴族氣質;相比之下后面兩次改動就稍微小了很多。
但吐槽歸吐槽,相信升級背后肯定也是品牌經過深思熟慮而決定的,畢竟Logo的換新遠超過視覺風格的簡單更迭,它是品牌內核理念、市場導向及消費者行為深刻理解的外在投射。
特別是當今數字化時代,電子屏幕成為了品牌與消費者對話的主要窗口,扁平化 Logo 在小尺寸屏幕上能更清晰地顯示,并且簡潔、直接的視覺風格也能快速抓住眼球,讓品牌顯得更年輕、更有活力。
所以現在很多品牌為了順應潮流,也紛紛開始了扁平化升級。
比如爭議比賓利更大的捷豹,之前升級的Logo更是讓人直呼抽象,不光是字母變得很圓潤,其他標志換新也是一言難盡。
其中最經典的「跳躍美洲豹」標志,直接重新調整方向,創新融合了細膩線條背景,官方稱這些線條為“可識別的代碼”,看起來更加的扁平化。
圖源:標志情報局
并且其圓形徽章,也從一開始的捷豹臉標志變成了由字母「J」和「r」組合在一起的圓形,甚至顏色還變成金色。。。
圖源:標志情報局
只能說和之前的標志毫不相關,甚至都找不到以前的一點影子,于是也遭到了網友的吐槽,有覺得像賣衣服的,也有覺得像賣化妝品、賣珠寶的……就是沒有覺得是賣車的,實在是太抽象了。
奔馳今年也更新自己的Logo,新Logo采用了簡潔的單色圖標,去除立體效果與光影變化,僅保留簡潔線條勾勒出經典的 “三叉星徽” 輪廓。
不過只在傳播層面更新了其Logo,并未改動其汽車產品上的標志,旨在通過“產品+傳播”雙軌策略實現平衡——車身保留經典立體標以強化豪華基因,數字媒體則全面啟用扁平化設計以適應傳播需求。
以及蘭博基尼也更新了品牌Logo,整體改變幅度并不是很大,但原來“蠻?!蓖炔考∪饩€條、尾巴設計變成了更為扁平化的設計,看起來沒有那么的立體。
大廠豐田則是從皇冠造型為主的金屬質感設計改成更為簡潔粗線條繪制。
馬自達也摒棄了3D陰影和設計,使得Logo呈現扁平化視覺效果。
寶馬去除標志性的黑色外環與3D質感,改為透明輪廓設計以增強科技感。
凱迪拉克則是去掉紅色、藍色和金色的內嵌,采用極簡的黑白配色,視覺上也是從3D改成2D。
別克的新標志也摒棄圓形徽章的外部,讓三盾徽標整齊排放在一起。
大眾LOGO從立體鍍鉻設計轉向扁平化單色線條,字母“V”與“W”間距調整以增強辨識度;
從豪華品牌到大眾車型,從百年車企到新勢力品牌,這股扁平化趨勢幾乎席卷了整個汽車行業,而這背后也正是時代發展在視覺層面的具象化呈現。
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崛起,讓品牌傳播進入 “秒速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愈發緊湊,信息接收習慣也趨向碎片化、高效化,這直接映射到對視覺符號的需求上 —— 簡潔直觀的扁平化 Logo,恰好能滿足快節奏生活中人們對信息快速識別與記憶的訴求。
當然,過度追求扁平化也有弊端。一方面,同質化設計容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削弱品牌辨識度;另一方面,對于底蘊深厚的品牌,過于簡化的設計難以承載其豐富內涵。
因此,品牌升級需平衡扁平化與個性化,既要緊跟潮流,又要保留獨特基因,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消費者建立長效情感聯結。
作者 | 葉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