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母親的掙扎與醒悟
“你恨我,對嗎?可我實在不愿看著你虛度光陰。”
這是一位母親在小紅書上寫下的痛心話語。
當兒子還在小學時,她始終沒有給他配備手機。
升入初一,孩子反復懇求,甚至吵鬧不休,理由是“所有同學都有”。
無奈之下,她做出了讓步,將自己的舊手機給了兒子。
然而,失控的局面由此展開。
拿到手機的兒子仿佛脫韁野馬,常在深夜偷偷玩游戲到凌晨。
忍無可忍之際,她將兒子的手機狠狠摔碎。
手機消失后,兒子表面平靜了些時日,但內心的渴望并未熄滅。
僅僅一周后,她意外發現兒子竟又有了一部手機。
趁著兒子熟睡,她悄悄拿走并藏匿了這部手機。
第二天兒子發現后,情緒徹底爆發,摔砸物品,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盛怒之下,她再次當著兒子的面摔碎了手機。
兒子怒吼道:“你瘋了!那是同學借我的!”隨即摔門而去。
這位母親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懊悔:
“給他手機是我最后悔的決定... 手機害了他,我也害了他……”
02 孩子深陷網絡世界的根源
那些整日與手機為伴的孩子,究竟遭遇了什么?
心理學家曾指出,孩子網絡成癮通常有兩種深層原因。
其一:源自父母的強力管控
部分父母一發現孩子接觸手機,便如臨大敵,認定前途盡毀。
在過度擔憂又無力引導的情況下,他們往往訴諸粗暴的監督和干預。
我曾接觸過一個14歲的女孩,她的母親強行奪走了她的手機。
整整一個學期,她被徹底禁止觸碰手機。
結果呢?母女關系降至冰點,女孩拒絕與父母有任何交流。
背地里,她悄悄攢下零花錢,托人買了一部二手手機。
每晚躲在被窩里玩到凌晨兩三點,白天精神萎靡,學業一落千丈。
家長的暴力“斷網”遭遇孩子的強烈抵觸,形成惡性循環。
這使得管理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變得越發艱難。
其二:現實世界的能量枯竭
一位兒童心理醫生分享過一個案例: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手機里竟安裝了500多款游戲,完全沉溺于虛擬空間。
這背后,是他無法承受的現實困境。
在學校,他不知如何與同學相處,加上調皮好動,被老師調到了教室最后一排。
本就個子不高的他,感覺被集體徹底孤立。
現實中的挫敗感,驅使他只能在網絡里尋找認同,在游戲中宣泄情緒。
若父母未能理解這點,只是簡單地沒收手機、切斷網絡,
那么,孩子很可能走向極端——比如跳樓。
原因何在?
因為對這些孩子而言,網絡是唯一的避風港。
沒有孩子甘愿永遠躲在虛擬世界,他們需要一雙有力的援手。
父母,本應是那個最堅實的托底者。
03 家長改變1%,孩子改變99%
面對網絡世界的強大誘惑,自制力尚弱的孩子確實容易深陷其中。
家長作為擁有更多能量和資源的一方,若能做出以下三點關鍵調整,便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
1. 更新觀念:手機并非洪水猛獸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拿起手機就神經緊繃,多玩幾分鐘便焦慮萬分。
我們可能嚴重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孩子,其數字素養往往遠超我們的想象。
認識一位初一女生,她在網上剪輯音樂短視頻,已擁有十萬粉絲。
還有一個男孩癡迷昆蟲,經營著自己的科普頻道。
除了娛樂,他們也在利用網絡進行探索,發展特長。
家長亟需轉變“玩手機等于荒廢”的刻板思維。
與其強勢打壓,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2. 修復關系:澆灌心理養分
想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家長需要思考:孩子從手機中獲得了什么?
是鼓勵?是欣賞?是即時反饋?還是價值感?
這些“心理營養”,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由我們親手給予。
一個13歲男孩曾深陷網癮,每天游戲時間長達20小時。
根源在于父親長期缺乏對他的支持和肯定。
經過心理咨詢,父親開始嘗試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溝通。
感受到父親態度的轉變,男孩情緒逐漸平和,與父母的交流也多了起來。
最終,父親將手機還給了孩子。
父子共同協商使用時間,從20小時逐步降至10小時、8小時。
獲得了尊重與理解的孩子,也愿意積極配合。
當孩子無需再從虛擬世界索取愛與溫暖時,回歸現實才成為可能。
3. 轉化思維:從游戲癮到學習力
家長對游戲避之不及,核心擔憂是影響學業。
那么,游戲究竟靠什么吸引孩子?
首先是目標清晰:例如在《王者榮耀》中,目標就是摧毀敵方水晶塔。
其次是反饋及時:取得勝利,立刻獲得獎勵和成就感。
家長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游戲化思維”,將消極的沉迷轉化為積極的學習動力。
例如,引導孩子自主設定學習目標,賦予其“目標感”。
在執行過程中,家長及時給予肯定和正向反饋,增強孩子信心。
將學習任務變得像游戲關卡一樣,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才能持久燃燒。
正如教育家所言:父母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青春期,正是重塑親子關系的黃金窗口。
感覺孩子正被情緒困擾或網絡世界所困?您不是孤軍奮戰。這里是一個溫暖的樹洞,如果您正在為孩子的心理狀態、網絡使用或親子關系感到焦慮和迷茫,歡迎隨時給我發私信聊聊。讓我們一同尋找支持孩子健康成長的那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