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聞消息 7月7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內蒙古不斷加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力度,基本實現以真實、準確、全面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目的。
在監測網絡建設方面,截至目前已經實現了349個各類空氣質量監測站點、133個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點、59個水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自動監測。同時,還選取了3個空氣站點開展了數智化改造,初步實現儀器設備自動診斷維護、自動質控校準、遠程智能控制和干擾智能識別,現場工作量降低70%以上,異常處置率達到99%以上。
在數智化監管應用方面,建成“內蒙古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入選國家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生態質量監測方面,開展了生態遙感影像變化自動識別,初步實現生態監測數據數智化篩選和識別。實驗分析方面,部分設備實現加樣、消解、滴定等流程自動化,重金屬檢測實現痕量及超痕量快速測定,有機物檢測實現精準分離和多種污染物協同檢測。在數據質量管理工作中,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和7個駐盟市分站建立運用實驗室信息系統,有效提升數據質量。
在數智化轉型先行區方面,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在數智化轉型方面積極先行先試,在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建成能感知、會思考、善決策、可拓展的鄂爾多斯生態環境智慧管理體系。烏海市構建黃河流域水污染預警溯源系統,構建起“預警、溯源、應急、執法”的全鏈條聯動治理機制。(記者 李艷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