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紀中葉,沙俄的鐵蹄就已經踏上了哈薩克草原。到了19世紀后期,中亞五國如今的地盤,大約400萬平方公里左右,便被納入了沙俄的勢力范圍。
除了浩罕汗國被滅了以外,沙俄保留了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順手還在中亞建立了草原總督區以及突厥斯坦總督區,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統治中亞。
中亞地區的人,和俄國人之間,有著很明顯的文化、信仰甚至是語言上的差別。所以俄國人想要統治好這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此,沙俄開始向中亞移民,希望通過移入大量俄族人的辦法,對當地進行有效的統治。移民的好處很多,至今很多地方都在用。
- 首先,可以讓這些移入的俄族人,逐步占據當地人的生存空間,直到未來某一天,取代當地人,成為當地的主體民族。到時候這塊地就不是當地人說了算了。
- 其次,可以扶持移入的俄族人,讓他們成為當地的中高層,從而逐步影響當的文化、習俗和信仰,以此達到同化的效果。
- 此外,要想讓這塊地真正永遠成為俄國的土地,那這塊地上的人口中,俄族人必須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顯然,移民便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不過沙俄完全打下中亞時,已經到了1885年前后,再過30年左右,沙俄就崩盤了。因此沙俄壓根就沒辦成這件事,這事兒就落在了蘇聯手上。
蘇聯用民族平等方式,將中亞重新固定在了俄國版圖之上
列寧建立蘇俄以后,立刻意識到,俄國即將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為了緩解這種局面,列寧一邊發展軍隊,以此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另一方面則提出了新的民族政策,確保少數民族和俄族一樣平等,同時充分尊重民族自決。
這在俄國可謂是頭一遭的事情,畢竟過去俄國都是搞強權的,誰敢不服,那就用鐵蹄和馬鞭教他做人。現在俄國話事人,居然開始尊重大家了?
正是在這種民族政策的影響之下,本打算重新獨立的中亞地區,再次團結在了俄國身邊。當然了,民族政策只是輔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還得是蘇俄的軍隊以及思想傳播能力。
沙俄覆滅后,中亞地區一度打算獨立,甚至還成立了幾個小國家。包括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也有了重振山河的打算。
不過蘇俄來了以后,很快澆滅了他們的希望。蘇俄在這里成立了突厥斯坦蘇維埃自治共和國、布哈拉人民蘇維埃共和國、花剌子模人民蘇維埃共和國以及吉爾吉斯蘇維埃自治共和國,隨后蘇俄便取締了當地力量,將這些地方全部納入了蘇俄的勢力范圍之內。
蘇聯向中亞移入大量俄族人,從而確保這塊地牢牢跟著俄國混
說民族平等,那就必須要搞,否則蘇聯就沒辦法成立,沙俄昔日的地盤就回不來。單純靠武力輸出,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奪回沙俄失去的一切。而且這么做了,豈不是和沙俄沒什么兩樣了?導師是有理想的人,當然不愿走沙俄的老路。
既然要搞民族平等,那就得允許各民族成立加盟國和自治共和國。少數民族的人口比較多的地方,且和蘇聯的鄰國接壤,可以成立蘇聯的加盟國。人口比較少的少數民族,也可以成為自治共和國、自治州等,這些就是省級單位了。
到1936年的時候,中亞五國已經相繼成立,并且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國。他們基本都滿足蘇聯內部成立加盟國的條件:
- 第一,人口超過100萬。
- 第二,位于邊疆區,與蘇聯的鄰居有共同邊界。
- 第三,該加盟國主體民族的人口占加盟國總人口一半以上。
除了中亞五國外,滿足這些條件的,還有外高加索三國。因此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也分成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這3個加盟國。
8世紀以前,中亞地區深受突厥文化的影響。8世紀中葉以后,伴隨著阿拉伯帝國染指中亞,中亞地區開始逐步被伊教所影響。
一直到沙俄入侵中亞以后,才給這里帶來了俄文化。不過俄文化想要在這里扎根,何其難也,畢竟突厥文明和伊教文明,已經在這里扎根了上千年。
沙俄時期,為了平息當地眾怒,選擇尊重當地信仰自由。說到底,沙俄要的只是這塊地,如果同化不了這里的人,那就取而代之即可。好在沙俄很快就覆滅了,沒給他們在中亞清洗的機會。
到了蘇聯時期,開始強行將蘇式文明送入中亞,這才徹底改變了中亞的文化信仰。不過,表面上大家都是高舉蘇式文化,實際上背后各有各的算盤。
因此,蘇聯要想真正掌控中亞,還是得將大量俄族移民遷入中亞地區。
據統計,蘇聯剛成立的時候,定居在中亞的俄族人,大約有250多萬,這些俄族人基本都居住在哈薩克草原之上。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亞地區的俄族人,已經達到了919萬之多。其中哈薩克斯坦的俄族人最多,當時約有622萬,烏茲別克斯坦也不少,約有100萬左右。
再給蘇聯10年,同化中亞的工作極有可能就成功了
蘇聯即將解體的時候,俄族人口和哈薩克人口,在哈薩克斯坦,基本處于五五開的狀態。也就是說,哈薩克斯坦從一個以哈薩克人為主的國家,逐步變成了哈薩克人和俄族人差不多多的國家。這足以說明蘇聯的移民政策有多成功了。
蘇聯解體以后,哈薩克斯坦開始了一系列增加本民族人口比重的相關工作。因為他們太明白,對一個完整的國家來說,主體民族的絕對人口優勢有多重要。像這種哈薩克人和俄族人五五開的局面,絕對會在未來不久,導致他們走向分裂。
- 首先,哈薩克斯坦在1992年出臺了《移民法》,鼓勵境外的哈薩克人回到哈薩克斯坦定居生活,同時對這些人提供資金、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為此,吸引了一大批哈薩克人回到了哈薩克斯坦。
- 其次,當時哈薩克斯坦的俄族人,希望保留雙重國籍,也就是同時擁有俄羅斯國籍和哈薩克斯坦國籍。但這一要求,直接被哈當局給否了。俄族人只能二選一,要么變成哈薩克國人,要么就回到俄羅斯去,成為一個正經的俄國人。這導致不少俄族人選擇離開。
- 此外,哈薩克斯坦鼓勵哈薩克人前往北方定居,進一步壓縮了北方盤踞著的俄族人的生存空間。甚至為了將北方牢牢掌握在手里,主動將都城從阿拉木圖遷往了阿斯塔納。
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讓哈薩克斯坦增加了近百萬的哈薩克人,而且還將當地的622萬俄族人,壓縮成了后來的400多萬人,由此徹底改變了哈國境內哈薩克人和俄族人的比例。
其實如果當初蘇聯沒有解體,哈國內部的俄族人數量,超過哈薩克人的數量,只是時間問題。或許再給他們10年時間,這事兒就辦成了!到時候哈國的一切,都要聽俄族人的,同化工作也就能成功了。
蘇聯解體后,中亞紛紛開始去俄化
從蘇聯解體以后,中亞國家逐步去俄化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只不過他們和俄羅斯之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去俄化的工作,一直不溫不火。
- 土庫曼斯坦是第一個將西里爾字母廢除,改用拉丁字母拼寫本族語言的中亞國家,與此同時,他們也廢除了俄語的官方地位,取消了一切俄語傳媒,甚至與俄主導的集安組織劃清了界限,成了一個永久中立國。
- 塔吉克斯坦雖然依舊使用西里爾字母,但已經廢除了俄語的官方地位,同時將本地的俄式地名,全部改成了塔吉克語的名稱。從2016年開始,塔吉克斯坦的新生兒里,不能再出現諾娃、諾夫這類俄國人的常用名字后綴。
- 哈薩克斯坦,從2017年開始,逐步將西里爾字母改成了拉丁字母。且主動與東方合作,減少了對俄羅斯的依賴。
- 烏茲別克斯坦從2019年開始,也提出了拉丁化的方案,同時也在逐步減少俄語在教育中的使用。
- 吉爾吉斯斯坦,雖然依舊保留俄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地位,但也開始增加本族語言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比重,在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合作的同時,他們也開始與美西方進行接觸。
由此可見,蘇聯解體以后,中亞各國或多或少,都在進行去俄化的工作。很明顯,他們正在因為某些原因,打算擺脫過去,走向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