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0708
相比較“趕飛機”的時間焦慮和“寫不完的報告”的任務焦慮,解構這樣不同的兩種焦慮,或許能找到應對現代時間壓力的鑰匙。對于“趕飛機型”焦慮,行為認知療法建議進行“現實檢驗”:記錄每次實際耗時,建立準確的時間預判。對于“任務窒息型”焦慮,時間管理專家推薦“番茄工作法”與“重要-緊急矩陣”時間四象限結合使用。我們共同發現,給焦慮設置邊界比消除焦慮更可行,因為焦慮根本無法消除,不如與之共生,劃定明確的“焦慮時間”后,其余時間反而能獲得平靜。
這次出差經歷讓我們意識到,時間焦慮本質上是對控制的渴望。我想控制行程的確定性,小伙伴想控制工作的完成度,我們都陷入了心理學家所說的“控制錯覺”。英國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中指出,現代人生活在一個“永恒不確定”的世界,時間焦慮是這種不確定性的心理映射。或許真正的解決之道不在于追求絕對控制,而在于培養與不確定性和平共處的能力。
站在更廣闊的視角看,這兩種焦慮共同構成了現代職場人的生存圖景。美國社會學家理查德·桑內特在《新資本主義的文化》中警示,彈性工作制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制造了永恒的工作在場感。我的航班焦慮代表對明確界限的渴望,小伙伴的任務焦慮則展現了界限消失后的混亂。我們雖在同一個地表,但是卻以不同方式感受著時間的流速。這次出差過程中,這個焦慮的小事件,仿佛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與時間的不同關系,也提示著可能的中間地帶,在精確與彈性之間,在控制與放手之間,我們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畢竟,人生既不是一場不能誤機的航班,也不是一張永遠勾不完的任務清單,而是在時間之河中,學習平衡的能力。
#眾晟悅納 #趕飛機 #任務焦慮 #時間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