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風月同天|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余星話|周日 · 太空探索
原作:Perri Thaler
翻譯:Maria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王啟儒
盡管火星被稱為 “紅色星球”,但在歐洲航天局(ESA)發布的一張新衛星照片中,它卻呈現出螺旋狀的黃、橙、棕三色。這張照片還揭示了一個隕石坑,以及四道沙塵暴正在該區域悄然穿行。
這張如馬克·羅斯科作品般的圖像由ESA“火星快車”(軌道航天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機拍攝,而畫面的主體正是對研究火星過往及未來載人可能性至關重要的阿卡迪亞平原。
阿卡迪亞平原
Credit: ESA/DLR/FU Berlin
阿卡迪亞平原西北部坐落著太陽系中最高的火山,該區域因充滿30億年的凝固熔巖流而極具魅力。ESA團隊稱,這里也被認為存在靠近火星表面的水冰,使其成為規劃未來火星任務時的焦點區域。
阿卡迪亞平原常有沙塵暴光臨,這些小型龍卷風由火星表面加熱其上方空氣形成,熱空氣上升時裹挾起塵埃。新圖像中可見四道塵魔在平原蜿蜒而行。在照片中央附近、明暗色平原交界處,你能發現這些略顯眼的白色塵埃團。
ESA火星快車掃描奧林匹斯山及周邊火山
Credit: ESA/NASA/USGS/DLR/FU Berlin/MGS/MOLA Science Team
照片右下角是一個直徑15公里的大型撞擊坑。分析坑的周邊物質,得出撞擊發生時當地有大量水冰,且坑緣清晰、侵蝕痕跡不明顯,地質時間線而言它相對較新。
如果照片看起來模糊,請注意這是受火星風的視覺影響。空氣氣流會揚起火星表面的細小碎片,造成輕微的視覺朦朧感。
由ESA火星快車拍攝火星地表隕石坑照片
Credit:ESA
引發朦朧的風也是照片頂部“紅色區域”的成因。這片“紅色區域”布滿名為 “雅丹” 的山脊,它們是由風蝕脆弱巖石、僅留抗蝕巖石形成的。
紅色區域的下方是紫褐色地帶,分析數據得出,這里富含硅酸鹽、鐵含量低。沙子的密度和粒徑等特性影響其堆積和移動方式,這也是造成顏色差異的原因。
所以,下次遇到跟你說火星通體紅色的人,就可以用這篇文章所了解的知識有力的反駁他了!
——The End——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眾號:astronomycn
Fine=“煩”
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