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大狀王》于6月17日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7月11日—20日,音樂劇《大狀王》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連演10場。
音樂劇《大狀王》講述了一段關于恩怨與救贖的傳奇:廣東狀王方唐鏡助紂為虐,終招厲鬼纏身索命。為求活命,他被鬼魂阿細脅迫,踏上了為阿細心上人秀秀翻案的旅途。從憎恨到原諒,在千關萬難中撥亂反正,實現自我救贖。
《大狀王》曾于2022、2023年在香港兩度公演,受到觀眾的喜愛。這部音樂劇也摘得第三十一屆香港舞臺劇獎包括最佳制作、原創音樂、導演、男女主角在內的十項大獎。
近日,《大狀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主創主演見面會。
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現場解密創作邏輯:“事實上《大狀王》中不止有29種曲風,每一部戲都有自己的生命,因此音樂的編曲需要按角色在劇中的變化來進行調整。”他特別舉例:“劇中所出現的搖滾樂部分,這個曲風的出現是因為角色情感已經到達這個程度。”談及多元曲風平衡,他坦言:“不介意砍掉幾首歌曲,有時候音樂雖達不到我的想象,但現在也會根據觀眾的喜好進行保留。”
《大狀王》導演方俊杰以中國山水畫的“東方寫意”美學為創作追求——懸月、鳴冤鼓、旋轉平臺,皆非寫實再現,而是構建觀眾與舞臺之間的“留白”空間。他特別提及劇中轉臺的設計:“舞美不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敘事的一部分。如何在有限時空中精確計算轉臺的運行節奏,讓關鍵情節悄然提前,用畫面承載情緒,用運動說出故事”——這是他所著力思考與反復打磨的核心所在。
在角色塑造上,導演方俊杰強調從“音樂”與“戲文”雙重維度進入人物深層。他認為,“高世章的音樂本身就蘊含著角色的多重面貌,能引導演員觸及人物內在的復雜與轉折。”因此排練中,他鼓勵卡司交叉演練,通過不同演員的詮釋激發對角色的全新理解;同時與演員一起深度研讀劇本,讓人物的情感與命運在聲音與文本之間逐漸沉淀。
見面會
該劇時長約180分鐘,此次內地巡演,《大狀王》集結了兩組“黃金陣容”。香港話劇團資深演員、現任助理藝術總監劉守正,將“方唐鏡”的多面性與復雜層次刻畫得入木三分;“阿細”飾演者鄭君熾則完美融合戲劇表演的精準與音樂表達的感染力,在深沉與詼諧間自如游走。
見面會現場,《大狀王》主演劉守正分享演繹心得:“方唐鏡的復雜轉變源于阿細與秀秀的存在,喚起了內心的掙扎與覺醒。”他聚焦于詮釋這個角色如何從“壞人”逐步蛻變為“好人”的過程——因為真正成為一個好人,尤其是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好人,遠比想象中更加艱難且深刻。
阿細演員鄭君熾以“底色"定義演唱內核:“盡管《大狀王》融匯多種曲風,但是在Musical Theatre(音樂劇劇場)的框架之中,這些風格之下有一層統一的精神底色。”無論唱法如何變化,表達的本質始終一致——是角色的情感,是劇場的節奏,是講述的靈魂。
楊秀秀演員丁彤欣動情共鳴:“我和秀秀都有強烈的信念感。她雖出身卑微卻堅信‘當天我見過你,你是好人,你有一天會變回來的’。我本身性格很直接,如果我相信一件事情,從不會去問原因,因此我也將這一點加入到了秀秀這個角色里。”不解釋,只相信,這是她與角色之間最深的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