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茵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這是享譽世界的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4年創作的《自勉并勉同志》中的詩句。讀懂這段話,便能對陶行知先生畢生奉獻的教育事業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每個家庭都極為重視的“大事”。懷著對教育的這份熱忱,筆潤文化公司聯合華美國旅,為10個家庭的孩子們精心策劃了一場周末研學活動——“行走的歷史課堂”。
2025年6月29日清晨,深圳還籠罩在周末的靜謐之中。早上8點多,10個家庭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們,秉持著教育的理念,身著統一的白色上衣,左臂佩戴著“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標志,登上大巴車,從深圳市政協大院出發,前往龍華區的白石龍文化名人大營救抗戰舊址。
10位年齡在10歲到14歲之間的孩子,分別來自寶安區翻身小學、深圳市龍崗區百外春蕾小學等多所學校。孩子們坐在車上,眼中滿是期待,不時與父母輕聲交談,憧憬著這次特殊的旅程。
一路上,深圳黃埔后人、中國近代歷史研究者喬茵女士向大家介紹了白石龍“文化名人大營救舊址”近10年的保護情況,并提醒孩子們在參觀時留意“東江縱隊”“水路”“陸路”“喬裝打扮”等與華南抗戰相關的關鍵詞,希望孩子們能在這次“行走的歷史課堂”中收獲獨特的體驗。
抵達文化名人大營救舊址后,孩子們牽著父母的手,走進仍留有“大教堂”字樣的舊址區域,跟隨講解員的步伐,進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通過館內的展示,大家了解到了那場驚心動魄的“勝利大營救”。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大批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被困,生命危在旦夕。中共中央與周恩來多次下達指令,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迅速響應,搭建聯絡站、開辟交通線。歷經四個多月,成功將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等3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文化人士,10多位國民黨軍政官員家屬,以及100多名國際友人等共800余人,護送至寶安龍華、惠陽海豐等地,大部分人員在白石龍村落腳。游擊隊員還在羊臺山上搭建草寮,悉心照料他們,最終將眾人安全護送至大后方。館內的電子地圖、LED墻和沉浸式投影等現代化展陳手段,讓歷史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艱難險阻。這場零傷亡的營救行動,守護了中國的“文脈”與精英,堪稱偉大壯舉。
上午10:30,大巴車朝著東部沿海大鵬方向駛去。一個多小時后,在一座小山坡前停下。若無人帶領,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在深圳市大鵬新區鵬新東路與公園路交叉口的坦林鋪小山坡上,矗立著一座抗戰陣亡烈士紀念碑。
這是一座青石方尖碑,碑高230厘米,寬50厘米,底座兩層高75厘米。底座上鐫刻著“浩氣長存”四個大字。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軍第21軍4萬余人在大亞灣登陸,華南大片國土相繼淪陷。這座紀念碑雖未刻下英烈的姓名,但很可能是為紀念在大亞灣登陸戰役中犧牲的中國守軍將士而建。
喬茵女士告訴孩子們,帶大家來到這里,是希望大家能深入了解華南抗戰歷史。她還分享了2017年3月第一次尋訪華南抗戰遺址,見到“十一·二二抗戰紀念碑”時的情景。從無人保護到成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再到掛牌紅色教育基地,這座紀念碑的變化,見證了華南抗戰遺址保護工作的不斷完善。她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于紀念碑的修建時間、修建者以及長眠于此的英烈等信息,將會逐漸揭曉,同時也希望孩子們能成為歷史真相的探尋者和傳承者。
在炎熱的周末,又臨近孩子期末考試,家長們為何還帶著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呢?在隨后的座談交流環節,答案逐漸明晰。
孩子A的媽媽賴永敏女士講述了自己曾祖父參與文化名人大營救,最終將文化人士護送至南寧,而后再也未回到香港的故事。孩子B的爺爺廖克勤先生分享了家族五代黃埔生、四代黃埔情,家族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事跡,讓小外孫滿臉自豪。筆潤文化公司的總經理盧林發身兼多重身份,作為活動策劃方,他分享了組織親子家庭參加活動的過程,闡釋了“行走的歷史課堂”對于孩子和家長的現實意義。他的一雙兒女聽得入神,臉上洋溢著對父親的崇拜。通過他圖文并茂的講解,大家更清楚地認識到,成人眼中的“大事”與孩子眼中的“大事”,雖有不同,但都蘊含著對歷史的尊重和對教育的重視。孩子C的爸爸邱晗是類似活動的常客,這次還專門請了攝影師,為活動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盡管這些孩子的家族先輩身份各異,有的是抗戰將士,有的是黃埔軍人,還有的是活躍在華南抗戰時期的熱血青年,但家長們都秉持著正確的歷史觀,將這些先輩的輝煌事跡,化作激勵孩子成長的動力。
教育,始終是家庭不可忽視的“大事”。筆潤文化公司與華美國旅聯合舉辦的這場“行走的歷史課堂”研學活動,得到了所有參與者的肯定。此次研學之旅,孩子們跟隨父母,親眼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粵港澳大灣區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七七事變88周年之際,讓我們以這種樸素的方式,傳承抗戰精神,珍愛和平,為了國家的繁榮發展,努力學習,不負先輩遺志。
讀創編輯舒桂林
供稿:廖克勤
編輯李順萍 李錦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