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5月21日,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而后指定2025年8月1日,《穩定幣條例》開始實施。自此,在二級市場掀起了巨大波瀾。
#穩定幣,簡單理解就是錨定某種穩定資產發行的“鏈上貨幣”,比如USDC就是與美元1:1錨定的穩定幣。穩定幣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比如在#跨境支付 過程中,傳統的跨境支付方式,需要由SWIFT系統作為中間人去傳遞信息。而借助穩定幣和區塊鏈的加密技術,或可直接實現點對點支付,效率高、成本低,最關鍵的是,去中心化。
得以因此,在二級市場上,穩定幣概念股早已一飛沖天。比如#京北方(002987),短短一個月,股價已經翻了一倍。#宇信科技(300674)略遜一籌,但也漲勢喜人。
來源:京北方
京北方和宇信科技是為銀行提供#軟件及IT解決方案 的企業。倘若穩定幣真的顛覆了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那么自然也會催生新的IT需求。京北方和宇信科技成為穩定幣第一波受益者合情合理,但問題是,穩定幣還處于一個相當早期的階段,如何落實,如何規避隨之而來的合規風險,都還是待解決的問題。能否普及開來,更是未知。短期來看,炒概念可以,但若寄希望于業績兌現,怕是要失望了。
一、銀行IT增長放緩,企業營收承壓
京北方和宇信科技均以銀行作為主要服務對象。2024年,京北方和宇信科技分別實現營收46.36億、39.58億,其中銀行收入分別占85.61%、80.59%。
來源:2024年度數據, 京北方(左)宇信科技(右)
但近年來,銀行IT行業面臨較大挑戰。
一方面,大部分銀行都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數字化體系,增長需求放緩;另一方面,在利差、息差下行的背景下,銀行業本身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從而抑制了IT投資規模。據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713.05億,僅同比增長2.9%。
企業來看,2021年至2024年,京北方營收增速分別為33.22%、20.27%、15.48%、9.29%,逐年下降。2025年一季度,營收增速已進一步降至3.74%。
來源:京北方
至于宇信科技,2024年、2025年一季度,營收分別同比-23.94%、-12.57%,已出現大幅下滑。
二、中小客戶抗風險弱,宇信科技首當其中
整體來看,京北方和宇信科技無論是收入規模還是市值規模,都大體相當。但橫向比較,業績卻出現了明顯分化。京北方至少還維持正向增長,為何宇信科技卻出現嚴重下降?
究其原因,或與客戶結構有關。
2024年,京北方銀行客戶總收入39.69億,其中,中小銀行客戶貢獻收入4.47 億,占11.26%。據此推算大型銀行收入約達35.22億,占比達銀行客戶總收入的89%左右。
來源:京北方2024年年報
而在宇信科技的客戶結構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及政策性銀行貢獻了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52.49%;中小銀行和農信社貢獻了26.89%。
按此計算,宇信科技的大行收入規模,遠低于京北方。這也說明在大客戶資源層面,宇信科技明顯不如京北方。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與之相比,宇信科技在中小銀行方面更占優勢,收入規模大約是京北方的2倍以上。
但是,在大環境承壓的背景下,大行具有更強的抗壓性和更穩定的IT業務需求,而中小銀行抗風險能力明顯較弱。結果來看,宇信科技首當其沖。
三、低毛利產品增加,京北方陷增收不增利
京北方在大客戶的支撐下,收入呈現出更強的增長韌性,但也有隱憂。
數據來看,2024年,宇信科技毛利率29.02%,而京北方毛利率只有22.40%。這也符合大客戶的業務屬性。大客戶在采購過程中占據規模優勢,自然也要給予相應的價格優勢。
另外,京北方毛利率偏低背后,還暗藏著產品結構的問題。
分產品來看,2024年,京北方增長最多的不是主力產品軟件開發及服務,也不是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而是#智慧客服及消費金融精準營銷。2024年,京北方總營收凈增長3.94億,其中,智慧客服及消費金融精準營銷業務收入凈增長2.23億。
也就是說,智慧客服及消費金融精準營銷業務,貢獻了小6成的增量。
從名字來看,該產品應該是圍繞客服系統和銀行消費金融(消費貸)營銷提供的服務,而其含金量顯然不高,毛利率只有13.3%。
來源:京北方2024年年報
這就導致,表面上,京北方仍然維持收入增長,但實際上增加的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產品。2024年、2025年一季度,京北方扣非凈利潤實則分別同比-7.48%、-18.98%,已出現增收不增利。
四、智能升級需高投入,短期難見回報
現如今,銀行IT行業都將希望寄托于智能升級,期待由此帶來新一輪的需求增長。本質上,穩定幣之于銀行IT業,講的也是這個故事。
當下,各企業在前沿科技的探索上,可謂是不遺余力,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隱私計算及數字孿生等技術,紛紛布局。但技術只是儲備,只有落實到實際的應用場景中,才能真正兌現業績。
就目前而言,盡管各種技術手段讓人眼花繚亂,但應用端恐怕還不成規模。數據顯示,2024年,京北方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創新產品共實現收入7958.51萬,僅占總營收1.72%。雖然同比2023年增長了65.29%,看似增速非常可觀,但實際收入也就增加了3000萬。
顯然,無論是銀行還是背后的IT服務商,都還處于探索升級的階段。而探索的必備條件,就是研發。
數據顯示,京北方和宇信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基本穩定在9%-10%左右。從絕對規模來看,宇信科技更勝一籌。不過縱向來看,京北方研發投入規模逐年增長,而宇信科技2024年研發投入卻同比少了1個多億。
來源:京北方(左)宇信科技(右)
結合宇信科技2024年收入下降的背景,縮減研發或許也是無奈之舉。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智能升級帶來的行業需求大規模兌現之前,恐怕企業還要經歷一段高投入、低回報的艱難階段。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