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杜市太公山
漫山遍野的綠意在微風中翻涌
麒麟湖畔旁,坐落著一處二層院落
陣陣涼風裹挾著黃桷蘭的清香拂過
這里便是姜樹周與張純明二老的家
▲兒女們飯后陪老人散步已經成為日常
靈氣氤氳的太公山
不僅有百年古樹佇立
更孕育著動人故事
今年106歲的姜樹周和99歲的張純明
便是現實版的“神仙眷侶”
82載相濡以沫
他們將“愛”拆解在無數個
平凡日夜的具體行動里
詮釋著最樸素的婚姻真諦
恰似麒麟湖水,沒有驚濤駭
卻在溫潤流淌的歲月中
滋養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恬淡
▲相攜的雙手,滿滿的幸福
攜手82載
在艱苦歲月里相濡以沫
初見這對夫妻時,二老雖已滿頭銀發,衣著樸素卻潔凈整齊。姜樹周因一月前不慎摔傷,戴著帽子坐在輪椅上稍顯憔悴;張純明則精神矍鑠,見有訪客,臉上漾著溫和的笑意。
1919年,姜樹周出生在杜市鎮湘萍村。1926年,張純明出生于綦江萬興。1943年,經人介紹相識的兩人,一個幽默善良,一個清秀靦腆,初見便注定了緣分。情投意合的他們很快成婚,婚禮當天,姜樹周親手將張純明的花轎抬回湘萍老家。
▲張純明老人為丈夫姜樹周擦洗
婚后,夫妻二人每天起早貪黑種地,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張純明也從未嫌棄過姜樹周貧窮,過起了艱苦卻甜蜜的小日子。
解放后,姜樹周外出務工,張純明便一肩扛起家庭重擔——照顧孩子、務農、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十分艱辛。姜樹周看在眼里,愧疚不已,只要在家便搶著做家務,對妻子呵護備至。
▲精神矍鑠的張純明老人正在自己的菜園里忙碌
即使在最艱難的歲月,姜樹周也總想著家人。一次在綦江務工時,姜樹周好不容易碰上了工地“打牙祭”,分到了一碗白米飯,里面臥著幾塊豬肉。趁著月色,餓著肚子的他摸黑走了半夜,將飯菜帶回家。看著丈夫磨出血泡的腳,張純明與孩子們誰都舍不得動筷子,最后在姜樹周的再三勸說下,一家人分食了這份珍貴的“晚餐”。
時間流轉,兩人的感情如陳釀一般愈發醇厚。他們共育有8個子女,還有了14個曾孫。子女中,最大的女兒76歲,最小的孩子也已53歲。
▲姜樹周夫婦和家人們的合影
樂觀豁達
待人和善處事心寬
婚后的80余年里,姜樹周與張純明幾乎從未紅過臉。姜樹周常說:“沒啥子事值得吵,吵架沒得意思?!痹谒呐畠航鄯业挠洃浝?,父親向來聽母親的話,即便母親偶爾嗔怪幾句,父親也從不會動氣。
“記事起,父親不是在田里忙活,就是在外做工,母親則守著家做飯、做家務、種地,撐起一大家子的生活?!贝髢鹤咏蹚娀貞洠?strong>父母的愛情從不是轟轟烈烈的模樣,而是藏在平淡里的質樸——“有好吃的,父親總先留給母親,我們都等著母親來‘再分配’?!?/strong>
▲女兒姜佰芳陪姜樹周夫婦聊天
姜樹周樂觀豁達,從不計較,心態也好,見到誰都愛開玩笑。張純明脾氣溫和,性格樂觀,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明事理,和兒媳婦共同生活三十幾年,很少紅臉。平常鄰居家有人鬧矛盾了,她也是輕言細語相勸,在街坊鄰里之間人緣很好。作為村里最年長的人,村民們都很尊敬二老,在姜樹周老人辦百歲宴時,全村人都趕來祝賀,希望這位老壽星健康安泰。
▲二老和曾孫在一起
六年前,張純明生了一場病,耳朵突然就有些聽不見了。年逾百歲的姜樹周因為眼部肌肉松弛,遮住了一只眼,影響視力。可這并未阻礙兩人交流——張純明說話不自覺地提高音量,姜樹周的聲音也跟著洪亮起來,成了別樣的“婦唱夫隨”。
張純明打理小菜園,各類蔬果長勢喜人。老兩口多年來堅持自己種菜,總說,“自己種的菜,吃著踏實?!比缃?,二老每天作息規律、三餐定量。由于牙齒脫落,二老主食多為湯泡飯或稀飯,每頓都會吃些易于咀嚼的蔬菜,軟糯一點的肉菜也能吃上幾口,喜歡多喝肉湯,喜食甜食。
▲張純明老人正在洗菜
四代同堂
勤善家風賡續相傳
這個大家庭始終和睦融融,離不開姜樹周與張純明的言傳身教。姜樹周一歲時父親離世,成家后便扛起養家重任,養育8個子女的同時,總教導孩子們要尊老愛幼、與人為善。
逢年過節,兒女孫輩齊聚老屋,四代同堂的熱鬧羨煞旁人。大女兒姜佰惠說,明年家里將增添新生命,屆時便是“五代同堂”了。
忠厚傳家久。這種相處之道深深影響了兒女們,他們各自的小家庭也都幸福美滿?!澳赣H從小就教我們要和睦團結?!苯刍菡f,大家庭里凡事有商有量,子女們一有空就往老家跑。
▲女兒姜佰芳陪姜樹周聊天
說起家風,二老說不出具體概念,姜佰芳卻記得:“父母總說要做好自己的事,以身作則帶好子女。我媽前幾年還能自己挑谷子,特別能干?!眱鹤咏蹚妱t總結:“勤勞、善良、不攀比,或許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p>
為了養育8個子女,老人年輕時吃了不少苦頭。“現在日子好了,他們也該享享福了。”姜佰芬告訴記者,受老人影響,他們兄妹的性格也都樂觀開朗且孝順。為了讓二老安享晚年,姜佰強一直與老人住在一起,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其他子女則接力照顧老人,輪流回家陪伴老人10天。
▲女兒姜佰惠給張純明老人梳頭
除了在外省務工的子女過年回家,定居在重慶和江津城區的子女都會不定時地回老家看望父母,常常開展家庭聚會,家庭氛圍十分和諧。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二老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只要天氣晴好,子女就會陪著老人到院子周邊走走逛逛,與周圍的鄰居們話話家常。
子女暖心守護,家庭和睦加上政策保障,為老人們撐起幸福晚年。“以前連顆糖都稀罕,現在想吃啥有啥,穿也穿不完。特別感謝黨和政府!”張純明的話語里全是滿足。
▲女兒姜佰芳陪姜樹周老人散步
82載風雨同舟,姜樹周與張純明用樂觀豁達、勤勞與善良,踏平生活中的溝溝坎坎,把苦日子熬出了甜味兒。在太公山如畫的景致里,兩位老人守著獨屬自己的寧靜,用一生的生活哲學,詮釋著生命的智慧與幸福的真諦。
明年的4月,張純明也將迎來百歲生辰,二老將成為全國罕見的百歲夫妻。以仁修身、大德必壽,江津正是有這樣優良文化傳統的“長壽之鄉”。作為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截至7月3日,江津現有百歲老人193人。近年來,江津出臺了一系列惠老政策,讓老人共享生命尊嚴。如:2012年江津區開始實行高齡補貼政策,凡是江津戶籍,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即可免申即享,百歲老人補貼金額更是達到每月補貼500元,目前已發放補貼金額2億余元。此外,還有90歲以上老人意外傷害保險,百歲老人重陽節、春節節日慰問,1000元生日慰問金等多重“政策紅包”,讓老年群體晚年生活愈發幸福美好!
記者:陳 婷
攝像:周密 賀奎 張文佳
視頻編輯:李欣意
編輯:傅婧 編審:吳 剛
值班副總編輯:易志慧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別忘了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