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那一場義無反顧的奔赴
覃 軍
1986年深秋,川東北薄霧籠罩的縣城里,征兵的號角劃破了往日的寧靜。我與兒時玩伴們紛紛響應號召,懷揣著對軍旅生活的憧憬報了名。然而,命運的篩子開始轉動——因高中尚未畢業,加上母親的百般不舍,一位發小不得不放棄了當年的機會(第二年入伍去了西藏);另外兩人則在體檢環節遺憾止步。最終,只剩下我和已是縣醫院正式職工的發小廖勇。廖勇憑借父親是縣醫院院長的身份,體檢政審一路順遂;而我,作為縣城里遠近聞名的“調皮鬼”,父母四處奔波,才最終獲得踏入軍營的通行證。
進入部隊的戎裝照,也是部隊在前線為每一位軍人準備的烈士墓碑標準照
那年,全縣計劃征兵500人,分配方向有三個:總參通信部(北京)、蘭州軍區以及駐防云南文山的成都軍區守備部隊。剛退伍歸來的哥哥,深知守備部隊肩負任務的艱巨與危險。父母心急如焚,一心希望能將我送到北京,遠離可能的戰火。但我卻有著自己的堅持,內心對北方的氣候與生活環境并不適應,也不愿前往西北,一心向往著生活習慣相近、卻充滿未知挑戰的云南前線。在我看來,那里才是真正能實現熱血抱負的地方。
為了讓父母點頭同意,我和廖勇商議后,決定采取“非常手段”。我們得知分兵工作會議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后,直接闖入會場,面對接兵部隊首長,毫不畏懼地大聲宣告:“我們要去云南!要上前線!”不僅如此,我們還準備了《決心書》蓋上血指印,分別遞交給征兵辦和縣廣播站。這一番“折騰”,反倒讓征兵部門主動出面,做起了我倆父母的思想工作。在“保家衛國”的大義面前,父親最終無奈地點頭,默許了我的選擇。
覃軍(左)與一同入伍的發小廖勇在營山縣城武裝部留影
1986年11月20日,注定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渠縣火車站站臺上,《熱血頌》激昂的旋律在空氣中回蕩。我們253名新兵整齊列隊,即將踏上征程。我走在隊伍的末尾,隱約聽見車站工作人員的低聲嘆息:“這娃娃這么小就上前線,可惜了……”年少氣盛的我,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與倔強,轉頭瞪了他們一眼,沒好氣地回了一句“關你何事?咸吃蘿卜空操心!”便頭也不回地登上了南下的火車。
列車轟鳴著向南駛去,載著我們這些滿懷壯志的年輕人,告別家鄉,奔赴那前途未卜的戰場。那時的我們,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滿心以為軍旅生涯會如電影般充滿壯烈與浪漫??僧斦嬲と霊饒?才發現等待我們的,是無盡的硝煙,生死的考驗,以及遠超想象的艱難與殘酷。這段特殊的經歷,像一把刻刀,深深地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多年后的今天,每當回憶起那段往事,當年的莽撞與固執,還有那句沖動的話語,都成了青春最鮮活、最真實的注腳。曾經,我們懷揣著英雄夢想奔赴戰場,而戰爭教會我們的,遠比英雄主義要深刻得多,那是對生命的敬畏,對責任的擔當,更是對和平的珍視。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覃 軍(1968年8月生,四川營山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營山縣政協駐成都市營山商會聯絡組組長,云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副會長。1986年參軍入伍,曾任部隊基層宣傳員、全軍裝備信息技術專家組成員。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獲二等功臣,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