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X.L.Y
前言
在咱們中國的特種兵隊伍里,有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張金濤。
2009年,他帶著咱們的隊伍,在國際特種兵比賽上大放異彩,一口氣打敗了歐美13支頂尖的特種部隊,拿下了8個項目的第一名,還打破了6項世界紀錄。
張金濤也因此被授予了一等功臣的稱號,更厲害的是,他還被火線提干,保送進了軍校。
張金濤從小就有一個當兵夢
張金濤從小就對當兵這件事十分向往,“我要當兵。”這句宣言更是在他心里默念了無數遍。
2003年,縣武裝部在鹿邑一高設了征兵點,站在隊伍里的張金濤,穿著最樸素的衣服,眼神卻是最堅定的。檢查體檢、政治審核、層層篩選,一輪一輪地刷人,可張金濤始終挺拔如槍。
最終張金濤被分配到濟南軍區特種作戰旅,這支部隊在全國特戰系統中赫赫有名,是當之無愧的“尖刀中的尖刀”。
張金濤在訓練上對自己十分嚴格
2003年新兵連第一次格斗訓練,身高1米72的張金濤被一個山東大漢摔得滿嘴都是沙子。那天夜里,他偷偷溜進訓練場加練。三個月之后;竟然把所有對手都撂倒了。
特種部隊的教官還發現了更驚人的細節:這小子手掌上的繭子,比作訓鞋的橡膠底還要硬,那可是每天200次抓繩攀登磨出來的"勛章"啊。
在狙擊訓練場,張金濤發明了"米粒壓槍法"——在槍管上疊放5粒大米,扣扳機的時候只要有1粒震落,就得多加練1小時。
努力克服恐高
張金濤這人怕高。在室內訓練那會,他還算能勉強應對,把這弱點給壓下去。然而,等到了真正要實地攀爬的時候,張金濤頭一回心里犯怵了。
瞅著那兩山中間急流奔騰的河水,張金濤趴到繩子上的時候,他眼睛愣是不敢睜一下。教官瞧出來張金濤有恐高的毛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張金濤頭一回的實地牽引橫渡只得半途而廢了。
張金濤不想被淘汰,于是一咬牙,握緊了拳頭,下定了決心,要給自己加把勁兒訓練。隨后,他就到了訓練基地的一幢高樓那兒。在那,他把繩索牢牢地固定在兩座樓之間,緊接著就開始了自我訓練。
經過成千上百次的錘煉以后,張金濤竟真的克服了恐高這一缺點。
極限訓練錘利刃
張金濤在2003年毅然參軍入伍,踏上了充滿青春激情的軍旅生涯。多年來,他始終如一,嚴格要求自己,多次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被評選為十大精武標兵,并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等殊榮。
2009年7月,這一信念達到巔峰。代表中國特種兵參加第14屆北約特種兵軍事競賽,他帶領戰友在13個項目中奪得8個冠軍,同時打破6項世界紀錄。
對于一位戰士來說,這是無上的榮譽,也是對祖國最高的貢獻。同年9月,他迅速晉升,并被推舉入讀南昌陸軍軍事學院,開啟了新的軍旅生涯。
當他沖過終點,世界只聽到紀錄破碎的聲音
2009年7月,斯洛伐克。一場集結了美國“海豹”、英國“SAS”等14國頂尖特種部隊的國際軍事競賽,拉開帷幕。張金濤作為中國隊的領隊,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比賽環境極其惡劣,陌生的密林,泥濘的場地,還有無處不在的語言障礙。然而,對張金濤和他的戰友來說,這不過是訓練場場景的重現。
其中一個項目,要求每名隊員負重25公斤,再協同扛起一根40公斤的圓木,穿越200米的復雜障礙場。這是對力量、速度和團隊協作的終極考驗。
發令槍響,張金濤像一頭出籠的猛虎,怒吼著帶領隊伍沖了出去。那根40公斤的圓木在他肩上仿佛失去了重量。他每一步都踏得極深,泥漿飛濺,速度卻絲毫未減。
場邊的外國裁判和選手們,臉上的表情從輕松變成了錯愕,再從錯愕變成了震驚。他們眼睜睜看著中國隊以風卷殘云之勢沖過終點,時間定格在3分11秒。
這個成績,將原有的賽會紀錄,足足縮短了一分多鐘。現場一片死寂,隨后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外國裁判走過來,反復確認成績,最后用帶著口音的英語對張金濤說:“Incredible(不可思議)!”
那一刻,他不再是張金濤,而是國際媒體筆下的“中國之刃”。這把利刃,在斯洛伐克的賽場上橫掃千軍,最終在13個項目中奪得8項第一,打破6項賽會紀錄。
最鋒利的刀,也需要懂得如何揮舞它的手
凱旋歸來,迎接張金濤的是軍隊的至高榮譽——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等功。更重要的,是一份改變他軍旅生涯的命令:火線提干,保送南昌陸軍軍事學院。
“火線提干”,是在戰場或重大任務中立下卓越功勛的士兵,才能獲得的破格提拔。這意味著,軍隊認可他不僅是一把鋒利的刀,更具備成為一名優秀指揮官的潛質。
從一名士兵到一名軍官,轉變的絕不僅僅是身份。在軍校里,張金濤收起了賽場上的鋒芒,像海綿一樣瘋狂吸收軍事理論、戰術指揮和合成作戰知識。
他深知,過去的他,依賴的是肌肉的記憶和野獸般的直覺。而未來的他,需要用大腦去指揮一場戰斗。他白天和同學們一起上課,晚上則在圖書館啃著一本本厚重的專業書籍,最終以“優秀學員”的身份畢業。
畢業后,他重返特種部隊,擔任排長。他將學院里學到的先進理念,與自己“魔鬼訓練”的實踐經驗相結合,設計出更科學、更高效的訓練方法。他手下的兵,不僅擁有和他一樣的血性,更具備了現代戰爭所需要的戰術頭腦。
脫下軍裝,他選擇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
功成名就,榮譽等身,張金濤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休假回家,他會立刻脫下軍裝,換上最普通的舊衣服,跟著父母下地干農活。鄰居們看到的,依然是那個樸實的農家兒子,而不是什么名震中外的兵王。
2020年,在軍營里度過了17年青春的張金濤,正式退役。人們以為這把“中國之刃”會就此入鞘,隱于江湖。
然而,在2022年家鄉的征兵季,他卻以一個全新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征兵宣傳員。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震撼的征兵廣告。那道曾讓世界側目的“中國之刃”,最終回鞘于故鄉的泥土。他不再是賽場上的魔王,卻成了家鄉青年們眼中,那束最真實的光。
信息來源: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