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魚蝦市場、從養殖池到共富工坊、從漁文化到文旅小鎮……近日,“潮涌東海,蝦躍未來——2025臨海對蝦開捕暨產業共富行動”在浙江省臨海市桃渚鎮舉辦,成為該地漁業振興“蝦成對”促“業成雙”的生動縮影。
活動現場。(陳文婷 供圖)
科技賦能:實驗室到魚蝦市場
活動現場,“實驗室+基地”一對“金鑰匙”為臨海漁業注入硬核動能——“全省近岸生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戶臨海;“臨海對蝦—宏野品牌基地”(下稱:宏野基地)獲臨海市海洋經濟發展局授牌。
“臨海是‘中國白對蝦之鄉’。”臨海市海洋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建中表示,通過科技賦能漁業高質量發展,催生“實驗室+基地”的產業模式,標志著臨海在蝦類種質創制、綠色養殖等核心領域躋身省級創新高地。
作為“中國白對蝦之鄉”核心產區,宏野基地依托精準防控、設施化養殖,年產對蝦2000噸,年銷6000萬元,其產品連年斬獲國家級、省級農業博覽會金獎,“個大肥美、生態健康”已成為臨海對蝦從實驗室到漁市場的“金招牌”。
臨海漁文化活動現場。(陳文婷 供圖)
惠農興漁:養殖池到共富工坊
此次,臨海依托對蝦養殖優勢,引進產業發展“活水”,轟鳴“漁業+共富”的“經濟引擎”。
一方面,“臨海對蝦全產業鏈共富工坊”揭牌,以宏野基地為軸心,通過苗種供給、三檢服務、技術培訓,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提升效益;另一方面,宏野基地與省級龍頭企業合作“千萬訂單簽約”為臨海對蝦產業開辟廣闊市場空間。
此外,宏野基地現場向養殖戶代表贈送300萬尾優質苗種。三年以來,宏野基地累計向22戶養殖戶無償贈送蝦苗1000萬尾,價值超600萬元,惠農暖人心的同時,點燃“一網魚蝦一網金”的共富希望。
中國漁業協會對蝦分會會長李來國表示,通過科技支撐、共富引流,臨海圍繞對蝦漁業,結合桃渚漁業核心產區優勢,有效打通“實驗室到餐桌、養殖池到共富”的轉化通道。
同期開展釣蝦活動現場。(陳文婷 供圖)
融合發展:漁文化到文旅小鎮
桃渚鎮是千年古鎮,漁業成為當地居民傍海而居的文化使然。如今,這條文化脈絡還延伸出海洋美食的“尋鮮之旅”——當地依托臺州首件服務類集體商標“桃渚小海鮮”,串連“晨捕午烹”的極致鮮味與“媽媽的味道”鄉愁記憶,形成獨具特色的“桃渚美食路線”。
不僅如此,“童享漁趣,蝦路相逢”系列活動成為親子游新體驗,傳承漁文化薪火。除此之外,共富集市、科普基地等文旅場景落地,還將桃渚“一只蝦”的故事延伸為可體驗、可消費、可共鳴的文旅生態。
“未來,我們還要深化‘向海圖強’戰略,將對蝦產業打造成富民強鎮的支柱。”桃渚鎮黨委書記屈劍波表示,該鎮將依托30公里黃金海岸線,推動對蝦漁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使其成為繼蜜橘、西蘭花后的又一張臨?!敖鹈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