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隨著七月的到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區域氣溫逼近四十度。在這種極端天氣下,若無空調調節溫度,人們很難獲得良好的休息環境,不少市民因此因中暑入院治療。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高校未能及時應對。7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山東煙臺某高校由于宿舍未配備空調,導致多名學生出現中暑癥狀,緊急情況下,救護車直接進入校園進行救援。
該事件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家長的廣泛關注,甚至新華社也參與報道與采訪。面對學生中暑、救護車頻繁進出的事實,校方最初的回應卻是:“目前尚未收到相關消息”,這一態度令公眾感到失望。
宿舍像蒸籠
宿舍內的溫度計顯示38.5℃,這是學生們每日必須面對的現實。窗外熱浪翻滾,室內更是悶熱難耐。老舊風扇在天花板上緩慢旋轉,吹出的不是涼風,而是加劇了空氣中的燥熱感,仿佛為沸騰的水鍋扇風助燃。
六人擠在一個狹小空間內,汗水浸透衣物與床單,夜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許多人要熬到凌晨三四點才能勉強入睡片刻。這早已超出舒適與否的問題,而是一場關于生存的考驗。
為了尋求清涼,學生們如同尋找水源的熱帶魚般涌向有冷氣的地方——超市、餐廳,甚至是通宵開放的圖書館,這些地方都成了“納涼難民”的臨時避難所。
有人實在無法忍受,選擇自費入住酒店或提前購票回家。但更多無力承擔額外費用的學生只能繼續留在宿舍忍耐,直到身體不堪重負,最終暈厥。
當一段段年輕人被擔架抬出宿舍樓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那種無聲的控訴比任何吶喊都更具沖擊力。新華社隨后介入報道,事態再也無法掩蓋。
輿論迅速升溫,記者紛紛致電學校了解情況。面對已經發生的中暑事件與救護車出動記錄,校方卻以一句冷漠的“目前尚未聽說”回應。
“尚未聽說”?這三個字猶如一盆冰水潑向炙熱的民意,激起強烈反彈。救護車的警笛聲仿佛被無形屏障阻隔,學生的痛苦呻吟也無法傳入某些人的耳中。
這種反應不像是信息滯后,更像是有意為之的忽視,一種對學生困境極度冷漠的態度。它帶來的寒意,遠比酷暑更令人不適。
新華社的評論直指問題核心:如果一所學校對學生面臨的困難如此遲鈍,只會讓酷暑更加煎熬。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校方才終于承認問題,并給出一個看似專業的解釋:宿舍電路老化,電力負荷不足,無法支持空調運行。
這個理由聽起來像技術性難題,實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電路老化”仿佛成為許多高校推卸責任的通用借口。
然而學生們并不買賬,他們指出,電路問題并非今年夏天才突然出現,而是多年呼吁解決的老問題。為何非要等到有人倒下,才開始著手維修升級。
更令人憤怒的是,宿舍不僅沒有空調,在每晚十一點還會準時斷電。這意味著,連那臺唯一能帶來些許涼意的風扇也會在最需要的時候停止運轉。
這種管理方式,哪里是“電力不足”,分明是“責任感缺失”。真正老化的,恐怕不是墻內的電線,而是管理者心中本應滾燙的責任心。它在長期的安逸與懈怠中,早已銹跡斑斑,失去了應有的溫度。
這種慣性的不作為,才是比高溫更可怕的“災害”。發霉的宿舍墻面、悄悄上漲的食堂價格、永遠排隊的限時浴室、還有夏日里的“桑拿房”……這類新聞我們見得還少嗎?
許多高校的招生手冊描繪著星辰大海般的未來,標榜自己為“學術殿堂”,但學生入學后卻發現,現實遠非如此。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無法保障,何談理想與追求。
這種落差不僅消磨了學生對母校的情感,更暴露出一個根本性問題:大學之“大”,究竟體現在何處?
是高聳的行政大樓?是光鮮亮麗的排名榜單?還是那些聽上去高深莫測的科研項目?都不是。大學之大,首先應體現在“大人”的胸懷與擔當。
當一所大學對學生的真實處境視而不見時,它所有的宏大愿景都會顯得空洞而虛偽。如果連最基本的人文關懷都做不到,又如何談“立德樹人”?
時代變了
“北方夏季短暫,忍一忍就過去了。”這句話曾是許多北方高校拒絕安裝空調的常用說辭。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這種想法早已不合時宜。六月便開啟的“燒烤模式”往往持續至八月末,都在宣告“忍一忍”的時代已然終結。
教育部早已下發通知,要求高校制定極端天氣下的應急預案。這不是一道可選項,而是一道必須完成的必答題。
學生們的需求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希望有一張可以安穩入睡的床。這份最基本的尊嚴,卻需要靠暈倒、靠輿論推動、靠媒體介入才能實現,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值得慶幸的是,在輿論持續施壓下,涉事高校終于有所行動。專項資金撥付到位、線路改造啟動、承諾暑期前完成空調安裝并提供臨時降溫措施,這一系列舉措表明,不是做不到,而是此前并未重視。
這場由幾臺空調引發的風波,早已超越其本身意義。學生的生存狀況絕非小事,它直接反映了學校的本質與良知。一所大學的溫度,永遠不該低于室外的氣溫。
文章信源:極目新聞---2025.07.07:《五六臺救護車進高校救熱暈學生,學校稱“不知情”太過冷漠!》錢江晚報---2025.07.07:《宿舍未裝空調,有學生中暑送醫!山東一高校回應:已啟動宿舍空調安裝工程》
聲!學校冷漠回應不知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