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90天的關稅暫緩期即將到達終點時,特朗普又掏出了新的計策。
他一邊對不配合自己關稅談判的14個國家率先開刀,最高加稅程度一度達到了40%,一邊把 “對等關稅” 的暫緩期延長到了8月1日。
這一緊一松的操作,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同時也隱隱顯露出了厚重的陰云。
這14個國家到底都有誰,特朗普這番操作又是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呢?
特朗普的90天豪賭
時針撥回三個月前,當特朗普政府意氣風發地祭出“對等關稅”大棒,并慷慨給出90天“緩刑期”時,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曾放出豪言:這期間足以達成90項貿易協議!
可是時間同樣是最好的考官,如今特朗普給出的大限將至,成績單卻慘不忍睹——真正能擺上臺面的初步協議,僅有英國與越南兩家,并且細節仍如一團亂麻。
曾經被美國寄予厚望的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重量級伙伴,談判桌上依舊僵持不下,進展艱難得如同蝸牛爬行。
這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特朗普本人更是難掩失望與焦躁,在期限臨近時突然變臉,痛斥昔日伙伴們“被慣壞了”。
90天的外交斡旋與唇槍舌劍,最終竟演變成一場虎頭蛇尾的尷尬,談判桌上的寸步不讓,預示著更激烈的博弈已在弦上。
14國“榜單”
7月7日,特朗普的“真實社交”平臺成了全球貿易的暴風眼,14封內容雷同卻殺氣騰騰的信件被公之于眾,一張針對特定國家的差異化關稅“榜單”就此曝光——
從8月1日起,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突尼斯這些國家,將面臨25%的關稅;波黑和南非的關稅則是30%;印度尼西亞要被征收32%的關稅;
孟加拉國和塞爾維亞是35%;柬埔寨和泰國是36%;而老撾和緬甸,更是要面臨高達40%的關稅。
一邊是高舉關稅大棒厲聲恫嚇,一邊又悄悄將“最后通牒”延期三周,特朗普這套組合拳,堪稱貿易談判中“極限施壓”的教科書式演繹。
在特朗普給這14個國家的信件里,威脅與誘惑同樣交織:若任何一國膽敢以提高關稅作為報復,“美國將在現有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
但是只要這些國家的企業愿意將生產線搬到美國,“我們將不會征收關稅”,并承諾“盡一切可能快速、專業、常規地予以批準”。
同時,美國財長貝森特等人則在公開場合軟硬兼施。
一方面強調“8月1日生效”,逼迫對手在倒計時中讓步;另一方面又語帶玄機地暗示“如果想加快速度,那就行動吧”,甚至留下延長談判期限的口子。
這種“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策略,核心目標只有一個:利用時間壓迫感和關稅恐懼,撬開各國市場大門,為美國商品與投資掃清障礙。
白宮發言人德賽一語道破天機:“所有貿易決策都將由總統親自裁定?!?strong>這出大戲的導演與主角,始終只有特朗普一人。
特朗普的算盤
特朗普這種一邊用關稅進行施壓,一邊又延長暫緩期的做法,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盤呢?
其實,他這樣做,還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
延長暫緩期,就是給這些國家再一次機會,讓它們能夠在這多出來的時間里,和美國好好談判,做出更多的讓步,以滿足美國的要求。
而發信函威脅加稅,那就是在給這些國家施加壓力,讓它們知道,如果不配合的話,后果是很嚴重的。
這一軟一硬的手段,就是想讓這些國家盡快就范,和美國達成對美國有利的貿易協議。
可是,特朗普的這種做法,真的能如他所愿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恐怕并不樂觀,因為這些被“點名”的國家,也并都不是好惹的。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就表示,會繼續通過外交渠道,來推動和美國建立更加平衡、互惠的貿易關系,雖然也提到美國承諾會根據談判結果調整關稅,但態度還是很明確,不會輕易妥協。
歐盟主席也做出表示,在與美國談判的同時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談判失敗,那他們也會堅決采取反制措施來保護自己的經濟。
日本和韓國,也是態度堅定,日本首相石破茂說日本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關稅情況的準備,會捍衛自身利益。
韓國總統李在明也表示,雖然會盡力和美國達成協議,但也會以韓國的國家利益為中心。
而印度就更直接了,已經宣布要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計劃對部分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來回應美國對其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的措施。
從這些國家的反應就可以看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并沒有讓它們感到害怕,反而激起了它們的反抗情緒。
而且,美國國內其實也并不看好特朗普的這一做法,美國媒體就分析說,提高商品關稅,最終還是要美國的消費者來埋單。
像日本和韓國,是美國的重要貿易伙伴,美國商品中的很多包括汽車、半導體等都來自于他們。
如果真的加征了關稅,這些商品的價格肯定會上漲,美國的消費者就要花更多的錢去購買,這無疑會增加他們的生活成本。
而且,市場的反應也很明顯,在特朗普宣布要對多國加征關稅的消息傳出后,美國股市當日就全線下跌了。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422.17點,跌幅達到了0.94%,這也說明市場對于特朗普的這一做法是不看好的,擔心會引發新一輪的貿易戰,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風浪中的定力
當特朗普的關稅風暴席卷14國,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穩定器,中國的態度與行動備受關注。
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深知這一點,面對著美國不斷翻新的施壓手段,中國展現出的核心策略是:冷靜觀察、堅守立場、捍衛利益。
在美國挑起的關稅戰中,中國始終強調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在全球貿易格局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刻,中國堅持開放合作的姿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世界經濟注入寶貴的確定性。
特朗普的關稅大戲高潮迭起,延期的“最后通牒”如同一個引信被拉長的炸彈,8月1日,是迎來戲劇性的峰回路轉,還是無可挽回的爆裂轟鳴?全球市場將屏息以待。
這場以“美國優先”為名的貿易冒險,最終會將世界經濟之舟帶向何方?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但有一點始終清晰可見:揮舞關稅大棒者,終究難逃脫經濟規律的反噬。
最高40%!特朗普威脅對日韓等14國加征關稅_央廣網
一手對14國加稅 一手延長暫緩期 美政府再次極限施壓貿易伙伴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