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吳佳霖 廣州報道7月8日,十五運會組委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舉行主題為“開放共享、攜手并進”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粵港澳聯動辦會舉措、階段成果等。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是我國第一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大型賽事,是實踐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重要舉措。
十五運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明忠在會上表示,本次十五運建立了“1+4”的粵港澳聯絡機制。“1”指的是國家層面的組委會港澳工作協調部,“4”指的是粵港澳層面的四個常態化聯絡機制,包括聯絡會議、首席聯絡官、聯絡員、聯合工作組。聯絡會議兩月一次,首席聯絡官兩周一會,聯絡員每日溝通,24個聯合工作組定期會商。
黃明忠認為,通過這樣高密度的溝通協商,粵港澳三地分別在跨境賽事、口岸通關、人車證件、食品安全、綠色辦賽、賽事日程六大重點領域達成了共識。一套“三地三同”的聯合辦賽機制貫穿始終,達到了“同頻溝通、同心決策、同步執行”。
在此基礎上,黃明忠舉出了三地聯合辦賽的三個成功例子。
在會徽設計上,會徽由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蓮花的三朵花瓣交疊旋轉,形成同心禮花的圖案,體現大灣區同心同源、深度融合。
在吉祥物設計上,以粵港澳三地的代表性動物“中華白海豚”作為原型,設計出可愛的“喜洋洋”和“樂融融”,寓意不忘故鄉,深愛家園。
在競賽日程方面,兼顧三地的需要,既避開廣東的臺風天氣,又考慮到香港市民對擊劍、橄欖球項目的喜愛,也兼顧到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錯開。目的就是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在欣賞精彩賽事的同時,可以感受到粵港澳的特色文化。
黃明忠在會上表示:“我們已經給大家安排好了,11月份,請大家到粵港澳看比賽,品美食。比如,先來廣東喝早茶,看游泳比賽,再到香港吃一碗鮮蝦云吞面,看擊劍比賽,然后到澳門吃幾個葡式蛋撻,看乒乓球比賽。如果還不過癮的話,再來廣東吃夜宵,來一碗生滾豬雜粥。通關方面,也請大家放心,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