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汪雅云 7月8日,十五運會組委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舉行主題為“開放共享、攜手并進”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了粵港澳聯動辦會舉措階段性成果。作為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國性綜合運動會,本屆賽事開創性地實現開幕式在廣州、閉幕式在深圳、賽事覆蓋粵港澳三地的協同布局。十五運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明忠重點介紹了這個具有開創性的聯合辦賽模式。
他透露,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殘聯、中央港澳辦等國家相關部委的指導下,建立了“1+4”的聯絡機制。“1”指的是國家層面的組委會下設的港澳工作協調部,“4”指的是粵港澳層面的四個常態化聯絡機制,包括聯絡會議、首席聯絡官、聯絡員、聯合工作組。聯絡會議兩月一次,首席聯絡官兩周一會,聯絡員每日溝通,24個聯合工作組定期會商。
“通過這樣高密度地溝通協商,我們在六大重點領域達成共識,包括:跨境賽事、口岸通關、人車證件、食品安全、綠色辦賽、賽事日程。在工作中,我們共同探索出一個“三地三同”的聯合辦賽模式,也就是‘同頻溝通、同心決策、同步執行’?!彼f。
三地聯合辦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黃明忠分享了三個具體例子:
第一個例子,在會徽設計上,會徽由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蓮花的三朵花瓣交疊旋轉,形成一個同心禮花的圖案,寓意大灣區同心同源、深度融合。
十五運會會徽。
第二個例子,在吉祥物設計上,選擇粵港澳三地共同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作為原型,設計出可愛的“喜洋洋”和“樂融融”,寓意不忘故鄉,深愛家園。
第三個例子,在競賽日程方面,兼顧三地的需要,盡可能避開廣東的臺風天氣,也考慮到香港市民對擊劍、橄欖球項目的喜愛,還兼顧到與澳門即將舉辦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在時間上的錯開。
關于十五運會在籌備過程中是如何體現三地聯合辦賽和促進粵港澳融合發展的,黃明忠以“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這個跨境賽事為例,分享了十五運會的“灣區實驗”:
一是在“硬聯通”方面,將實現半天跨三地!在這個賽事過程中,運動員將從珠海出發,通過澳門大橋到達澳門氹仔,經港珠澳大橋到達香港大嶼山,再經港珠澳大橋回到珠海橫琴,最后,再回到珠海市區,全長230公里。在這個半天跨三地的賽程中,選手車輪所走過的每一寸路面,都記載著三地協同發展的印記。 二是在“軟聯通”方面,將實現時速40公里的無感通關。我們在優化路線、競賽組織、監管互認、信息互通等方面密切合作,讓運動員可以時速40公里的速度無感通關,親身感受“極速大灣區”! 三是在“心聯通”方面,將實現千萬觀眾同場感受粵港澳風情。在去年11月舉行的測試賽中,來自全國各地、線上線下的觀眾,跟著賽事領略璀璨明珠澳門塔,呼吸香港大嶼山的清新空氣,最后又回到珠海海島上的“日月貝”歌劇院,可以說是一場視覺、聽覺、味覺的三重享受!
2024年11月24日,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舉行。新華社發
2024年11月24日,參賽選手騎行到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西入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最后,黃明忠還發出誠摯邀請:“我們已經給大家安排好了,11月份,請大家到粵港澳大灣區看比賽、品美食!比如,先來廣東喝早茶、看游泳比賽,再到香港吃一碗鮮蝦云吞面、看擊劍比賽,然后到澳門吃幾個葡式蛋撻、看乒乓球比賽。如果還不過癮的話,晚上可以再來廣東吃個夜宵,吃一碗生滾豬雜粥。通關方面,也請大家放心,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