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不少民間體育賽事突然“火出圈”,蘇超聯賽就是典型。2025年5月10日開賽以來,它便以燎原之勢席卷全國輿論場。如今賽事已經吸引了27家贊助商,大企業都搶著冠名。
這讓人不禁思考:為啥作為地方性民間組織的蘇超,反而比一些職業比賽更受歡迎?
關鍵就在于“草根性”這三個字。
蘇超的賽場特別有意思,不光有專業球員撐場面,還出現了很多普通人。可能是小區里修空調的師傅,是隔壁班備戰中考的初三學生,也可能是街角面包店的老板。這些人白天各忙各的營生,到了晚上,換上球衣就能在球場上撒歡兒跑,在街坊鄰居眼里,他們就是閃閃發光的 “明星”。
這種接地氣的感覺,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大家看比賽時,總覺得 “這人我認識”“這事兒離我不遠”。每到比賽日,全家老小搬著小板凳去現場,為認識的人加油吶喊,那股子熱鬧勁兒,比看職業聯賽還讓人投入。
而人氣一旺,帶動效應就出來了。美團數據顯示,蘇超開賽這段時間,江蘇人出門吃喝玩樂的訂單量漲得厲害,外地游客也跟著來“追球”,南京、徐州這些主場城市,五星酒店預訂量比平時多了近六成。
不光如此,體育用品也賣得特別好。唯品會的數據顯示,從5月10日到現在,江蘇地區在平臺上買足球相關商品的人多了不少。足球類商品銷量漲了 57%,足球鞋漲了 50%。而運動裙和運動球服銷量分別漲了87.64%和93.58%,乒乓球鞋也漲了93.55%。另外,像運動 T 恤、羽毛球鞋這些常用的運動裝備也賣得很火。
這說明啥?當體育真正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不光能讓大家動起來、樂起來,還能實實在在帶動消費,讓體育產業從少數人的“愛好”,變成大家都能參與的 “生意”。
其實,賽事的爆火,暴露了一個被忽視的真相:老百姓需要的不光是“精英體育”,還有能參與、有共鳴的運動舞臺。早些時候貴州“村 BA”也是例子,比賽在村口籃球場開打,沒有專業燈光,球員穿著普通球鞋,獎品是土特產,但現場座無虛席,直播觀看人數破億。這里沒有距離感,大家能感受到最純粹的運動快樂。
說到底,體育的“草根性”就是把運動的權利還給普通人。它證明了:沒有華麗包裝,沒有高額門票,只要有熱愛、有舞臺,民間體育也能迸發出驚人的活力和商業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