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7月初,俄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在庫爾斯克州指揮部遇襲身亡。該州與烏克蘭接壤,俄方消息稱烏軍導彈精準命中目標,而烏方無線電偵察或通過俄軍內鬼獲取了坐標。這并非孤例——過去3年,俄已有至少10名高級將領在沖突中死亡,既有前線指揮崗位陣亡,也有莫斯科市區遭暗殺的案例。
俄媒披露,庫爾斯克州科列涅沃的戰地指揮部遭4枚導彈襲擊時,古德科夫正在崗指揮。盡管俄官方尚未證實內鬼說法,但烏克蘭情報部門近年頻繁通過間諜網絡獲取俄軍動向。比如2025年6月,烏軍無人機曾襲擊緊鄰俄聯邦安全局總部的俄軍基地,造成戰略轟炸力量受損,而聯邦安全局全程未察覺異常。
哈梅內伊(資料圖)
伊朗的遭遇為俄羅斯敲響警鐘。2025年6月,以軍發動襲擊后12天內,伊朗逮捕超700名以色列間諜,處決多名摩薩德頭目。其中一名叫穆薩伊比的間諜向以方提供敏感軍事區域情報,另一名網絡小組頭目馬赫達維·沙耶斯特則通過社交媒體策反伊朗軍人,組建實地偵察網絡。
以色列摩薩德甚至公開威脅20多名伊朗高級將領“12小時內逃跑”,聲稱“比你脖子上的血管更靠近你”。這種精準打擊的背后,是內鬼提供的高層動向與設施坐標。伊朗情報部門雖強力反制,但以方仍宣稱“滲透已無孔不入”,暗示肅清內鬼幾乎不可能。比利時智庫Etopia分析,伊朗在“不穩定中的穩定”狀態下,只能通過處決間諜彰顯決心,但無法根除滲透網絡。
俄烏沖突中的多起事件暴露俄內部滲透之嚴重。澤連斯基曾表態,烏軍無人機襲擊的俄軍基地,位置就在俄聯邦安全局總部旁——這被視為“奇恥大辱”:安全機構眼皮底下,烏方策劃已久的行動竟一擊得手。更令人擔憂的是,俄國防部、聯邦安全局甚至克里姆林宮,都被指存在間諜活動。
普京(資料圖)
2025年3月上任的俄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其負責的陸戰和岸防部隊指揮體系遭滲透,直接導致指揮部遇襲。類似地,俄軍司令基里洛夫在莫斯科遭“斬首”,暗示敵方間諜已能滲透核心區域。美國主導的北約、烏克蘭情報機構,正通過親美派、利益集團等多重渠道,編織針對俄羅斯的情報網絡。
看清危機的普京開始行動。他簽署法令擴大“國家機密”覆蓋領域,經濟、外交、軍事、科技等信息均被納入,泄露者將面臨嚴厲處罰。這是繼要求聯邦安全局徹查內鬼后,又一強硬舉措。法令明確:危害國家安全的泄密行為,無論涉及哪個機構,都將被追責。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深知“堡壘從內部瓦解”的道理。他在會議上多次斥責情報部門失察,要求格拉西莫夫等軍方高層強化內部審查。俄媒透露,安全部門已啟動“清洗計劃”,重點排查國防部、聯邦安全局等機構中與西方有聯系的人員,包括反對特別軍事行動的官員與親美派學者。
俄羅斯面臨的困境與伊朗相似:內鬼潛伏在各權力樞紐,難以徹底清除。支持對烏強硬的派系中,可能有人為利益出賣情報;主張與西方和解的官員,也可能成為北約策反對象。更危險的是,部分間諜長期偽裝忠誠,在關鍵時刻才會暴露——如俄烏沖突白熱化時,突然泄露俄軍防線部署。
以色列對伊朗的策略正在給烏克蘭“示范”:通過滲透摸清高層動向,再用精確打擊削弱指揮體系。若俄羅斯不能堵住內部漏洞,烏軍完全可能效仿以軍,對莫斯科發起更多“斬首行動”。而西方持續對烏“輸血”,更讓俄內部間諜有了配合外部攻勢的資本。
普京(資料圖)
俄烏沖突已持續三年,普京傾向于打持久戰,但內部安全隱患正威脅這一戰略。烏克蘭若失去西方支援恐難支撐,但俄羅斯若無法肅清內鬼,前線勝利可能被后方背叛抵消。古德科夫的陣亡、俄軍基地的遇襲,都在證明一個事實:當無人機能飛到安全局總部旁投彈,當高級將領指揮部坐標被敵方掌握,沖突的勝負早已不僅在戰場。
普京的當務之急,是在擴大國家機密保護的同時,構建更嚴密的反間諜體系。但正如伊朗的教訓所示,滲透與反滲透是長期博弈,沒有速效解藥。對俄羅斯而言,能否在與北約的對峙中守住內部防線,或許將決定這場沖突的最終走向——畢竟,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而最致命的暗箭,往往來自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