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2025年華表獎的紅毯上,76歲的王馥荔紅著臉、笑著走在兒子王驍身邊,很多人還真不知道,她現在狀態恢復得這么好。
而就在幾個月前,大家還在擔心她。因為她的丈夫——相伴48年的老搭檔王群,走了。
這一別,徹底成了永別。
王馥荔這一生,演了無數深情角色,可誰都沒想到,她最動情的那一幕,是在王群的葬禮上,穿著黑衣,眼睛紅腫,神情恍惚。
說實話,作為一個觀眾,我那時看到照片都有點難受:那個曾經在《咱們的牛百歲》里堅韌倔強的“菊花”,怎么一下子就老了?
王馥荔和王群認識,是因為一部電影。
那是1978年,《水上游擊隊》開拍,劇組去各地找演員,恰好看中了在江蘇省京劇團做當家花旦的王馥荔。那個時候,她已經憑“阿慶嫂”一角在省里小有名氣了。
王群,那時也正是風頭正勁的軍旅演員,硬朗又正直。劇組一聚,戲未開演,人卻先動心。
王群一眼就認定了這個女孩。不聲不響地照顧、關心、幫忙,拍戲間隙經常給她送點水、提點行李。
那一代人的愛情不熱烈,但很真。說追,其實也沒什么花言巧語,靠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和溫柔。
后來他們結婚了——這段婚姻,可不是輕輕松松就成了。
那時候王群還是軍人,婚姻要單位審批,而王馥荔的家庭成分是個問題。王群頂著壓力,堅持到底。甚至有人回憶說,王群曾經直言:“她的事,我擔著。”
結婚之后,王馥荔演戲,王群開始做導演。
一個在前臺,一個在幕后,他們合作過不少作品,不張揚,但默契得像一個整體。
王群去世之后,王馥荔的崩潰,其實大家都能理解。
在老伴走后的那幾個月,王馥荔幾乎沒公開露面。
沒有社交平臺更新,沒有出席活動,連以前常參與的一些文化節目也沒參加了。
她的很多老朋友都說,馥荔是真的傷了神。
也有網友翻出她幾年前和王群在節目里一起回憶往事的片段。她一臉驕傲地說:“王群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依靠。”
而現在,這個依靠不在了。
但同時,也是這個階段,兒子王驍扛起了這個家。
他一邊拍戲,一邊照顧母親。甚至有網友在北京一家老字號餐廳看到他帶著母親吃飯,幫她點菜、攙扶入座。
媒體都沒拍,他也沒說過這些事。
反而是觀眾后來才知道,原來他是“星二代”。
說句實在話,演藝圈的“星二代”不少,但王驍是特立獨行的一個。
他不是從小被送進影視圈的那種。
父母其實都不太希望他學表演。一方面覺得這行太苦,另一方面也怕別人說他靠關系。
所以王驍高中畢業后,去了加拿大,學了三維動畫,還拿了工商管理的碩士。
在國外工作幾年后,他才真正決定回國學表演。
不是沖動,是摸爬滾打之后的選擇。
他進的是上海戲劇學院,重新打基礎,演小角色,一步步積累。
他不是流量小生,不靠臉混圈子,演的角色也沒幾個主角。
但你看他參演的劇——《北平無戰事》《大江大河》《天才基本法》《狂飆》《三大隊》——幾乎全是優質劇集。
2024年11月,他憑借《三大隊》里的馬振坤一角,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這個獎,含金量不低。而領獎的那天,他特意留了一個座位——給他的父親王群。
2025年4月的華表獎,王馥荔和王驍一起出現了。
站在王驍身邊,她顯得特別放松。
那一刻,很多人都說:她好像終于走出來了。
這一年,雖然她沒接戲,但卻頻繁出現在各類電影節、文化交流活動中,有時候也跟年輕演員們做些對談。
她的發言總是不長,但都真誠直接。
“有時候我想,這些年過得也太快了。一晃,兒子都成了影帝了。”
她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感激:“我挺感謝王驍的,撐著我走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
是的,曾經她是王驍的底氣,現在換王驍撐起了她。
人生就是一個輪回。
從當年在《咱們的牛百歲》里扛下生活苦難的寡婦,到如今現實中經歷丈夫離世的痛楚,王馥荔用人生完成了角色與現實的交融。
她沒發什么追思文,也沒發長篇大論去懷念王群,但從她的狀態里,大家都讀懂了她的哀傷,也讀懂了她的重生。
在華表獎的后臺,有人拍到王馥荔坐在椅子上,拿著手機看王驍領獎的。
眼神很認真,嘴角還有一絲笑意。
她已經76歲了,卻依舊精神矍鑠。沒有刻意扮年輕,也沒有去討好觀眾。
她說自己已經不太需要演戲了,但會繼續參加文化交流,讓自己“始終跟時代有聯系”。
如今的王馥荔,雖然已經退居幕后,但她在觀眾心里,依然是一位有分量的藝術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