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并非一個食物供給匱乏、監管手段不足的年代,為什么食品安全問題會成為老百姓關注甚至憂心的問題?比如最近曝光南京一家所謂口碑外賣店,月銷上千單、平臺評分達4.9分,結果被曝使用草酸水清洗小龍蝦且多日不換水,店家直言自己只做外賣不做堂食。
超標添加成為“工藝創新”、過期原料上演“時空穿越”、禁用藥劑化身“濾鏡工具”……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損害是每一個人的健康。
對食品行業和相關行業而言,個別不法分子為追求短期利益而鋌而走險,看似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實則洞穿了整個行業乃至社會的道德法律底線。久而久之,必定是劣幣驅逐良幣,必定是合規者被迫妥協,投機者蠅營狗茍。
食品安全問題不能退化為消費者口中“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無可奈何式自嘲,不能退化為消費者“上桌必洗碗筷、夾菜須防異物”的自我安慰式防范,不能退化為家中老人那句“少到外面吃飯”的日常關切式嘮叨,而必須讓它成為公共治理體系的硬指標。
要解決這類積弊頑疾,不能只是“一陣風”或“溫吞水”式的整改,不能只是所謂“深感痛心”的道歉,而必須以猛藥去疴的決心,讓監管機制更嚴密、執法力度更堅決、監管不力追責更嚴厲,讓違法犯罪者、敷衍塞責者付出痛徹心扉的代價。
撰文|李哲 主編|李錦 審核|朱宗威 *文章為主編有態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出品 | 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