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王珍珍
演唱會的票能搶到,熱門博物館的免費票卻不好預約了。
近年來,大家對博物館的參觀熱情與日俱增,去外地旅游時參觀當地熱門博物館基本成了打卡標配。截至2024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達7046家,免費開放率91.46%。免費開放本是一件利民的好事,然而各地博物館為了限流而采取的預約制,讓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
對于預約不到的游客們來說,“來都來 了”,花錢從黃牛手里購買本是免費的門票似乎成為必然的選擇。對于黃牛們來說,反正預約也不要錢,能給客戶預約上“無本凈賺”,預約不上退還“票價”也不虧。從表面看,是黃牛個人的逐利行為,實則背后隱藏著龐大而縝密的產業鏈。有專業團隊研發搶票軟件,提供技術支持;有人員負責收集游客身份信息用于預約;還有線上線下多渠道的倒票網絡,分工明確、環環相扣,形成了黑色利益閉環。
黃牛們以博物館的免費門票為 “商品”,在本應純凈的文化空間內大肆斂財。文化傳播的公益初衷被無情扭曲,公共服務的普惠原則遭公然踐踏。這種現象的惡劣影響不容小覷。一方面,普通游客的權益受到嚴重侵害,本應免費的文化福利被黃牛層層加碼,變成少數人斂財的工具,眾多游客因此錯失參觀機會,阻礙了知識與文化的廣泛傳播。另一方面,博物館的公信力與良好形象也遭受重創,民眾對文化機構的公平性與管理能力產生質疑。
相關部門與博物館必須重拳出擊,斬斷黃牛產業鏈。首先,加強技術監管,優化預約系統,采用更先進的身份識別與驗證手段,封堵黃牛搶票漏洞;其次,必須明確將利用技術手段惡意搶占、倒賣公共免費票證的行為納入法律打擊范圍,提高違法成本,讓利欲熏心者付出真正代價;最后,加大執法力度,聯合公安、文旅等部門嚴厲打擊倒票行為,深挖背后的組織者與利益鏈條,從源頭遏制黃牛亂象,讓博物館回歸文化共享、知識普惠的初心,讓游客能平等、公正地領略歷史文化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