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逛博物館成了全民生活方式,不少人甚至“為了一個館,奔赴一座城”。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一票難求的預約難題。熱門博物館門票常常“秒空”,“黃牛”倒票更是屢禁不止,去年暑假國博就曾因此登上熱搜,隨后超百萬個高頻訪問IP被封禁。
前不久,國家文物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博物館禁止預約“一刀切”。那這項新政落地效果如何?我們的逛館體驗真的更“絲滑”了嗎?一票難求的癥結何在?
首先,要承認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是客觀現實。國博、故宮、陜歷博這些頂流場館,常年“約滿”是常態。
這背后有幾大原因:承載量有限,出于文物安全和參觀體驗,限流是必須的;需求井噴,去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近15億人次,逛博物館已成暑期親子游標配;以及技術“黃牛”猖獗,他們利用軟件搶占大量免費票源,再高價倒賣,嚴重侵犯了普通觀眾的權益。
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展出現場
不過,在國家文物局通知后,各地博物館積極響應,不少實踐值得點贊:
深圳博物館、太原博物館等場館直接取消預約,入館更便捷。“一館兩策”靈活分流,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與東館,蘇州博物館本館與西館,根據承載力實行差異化預約,大館免約,小館優化預約流程,還增設老年人免預約通道,非常人性化。
還有一些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夜游體驗,這不失為“以時間換空間”的好辦法,有效分流了白天客流。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擴大供給,推動精品文物“走出去”,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開放,有效緩解了本館壓力。
故宮、國博等頂級博物館也在通過聯展、巡展,將文物輸送到地方博物館,既分流了觀眾,又激活了區域文化資源,真正實現了“三級聯動”。
當“一刀切”的預約壁壘逐漸消融,這不僅是參觀方式的改變,更是文化服務理念的升華,讓文物活起來,更讓人心暖起來。
博物館“熱”,終于有了“涼”方!你最喜歡哪一招?
作者:趙玥
編輯:施雨
編審:潘高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