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投遞到監獄檢察官信箱的舉報信
在后臺系統顯示“已送達”后
竟離奇消失!
檢察官們通過運用新投入使用的
智能電子檢察官信箱系統
層層抽絲剝繭
不僅鎖定了竊取信件的在押罪犯
更揭示了傳統檢察監督模式
向智慧檢務轉型的重要意義
高墻內的數字正義
這是一起發生在福州市鼓山地區人民檢察院的“信箱謎案”。
福州市鼓山地區人民檢察院派駐福州監獄檢察室主任二級檢察官 楊敏:2025年3月19日,我們打開智能電子檢察官信箱系統后臺時,發現某分監區的信箱顯示箱內信件數為2件。然而,當我們去實地開箱時,信箱內卻空空如也。當時我們就想,信件究竟去了哪里?是信箱系統出問題,還是有人故意搞破壞?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立即展開調查。
根據系統后臺記錄,3月15日晚7點43分,智能信箱系統準確接收到一封舉報信;第二天早上7點52分,系統再次提示新信件到達。檢察官調閱監控視頻進行核查時發現,3月15日確實有罪犯黃某向信箱投遞了1封信件。
然而,次日清晨的畫面卻出現異常——罪犯郭某多次徘徊于信箱旁,刻意用身體完全遮擋信箱并背對攝像頭,這一系列可疑行為立即觸發了檢察官的職業警覺。
福州市鼓山地區人民檢察院派駐福州監獄檢察室主任二級檢察官 楊敏:為了查明真相,我們繼續查看近3天的監控視頻,發現這段時間只有郭某頻繁靠近過這個信箱。在掌握這些線索后,我們對郭某進行了訊問。一開始,他還試圖狡辯,但當我們把系統后臺數據和監控視頻畫面,這些實打實的證據擺在他面前時,郭某很快就承認了偷信的事。原來,黃某投信的時候,因監舍馬上要鎖門,他著急忙慌下沒把信件完全塞進信箱,信件露了個角在外面,這一切剛好被郭某看見。郭某與黃某近來不和,且郭某自知自己也有些違規行為。因此,擔心黃某的信件內容會對自己不利,便產生了偷信想法,企圖掩蓋一些違規行為。
這起案件的成功偵破,充分展現了智能電子檢察官信箱的實戰價值。傳統模式下,檢察官需要花費近3小時、攜帶大量鑰匙逐個開啟分散在各監區的信箱,工作效率低下且操作不便。更關鍵的是,檢察官根本無法掌握每個信箱內信件具體的投遞人員信息、投遞時間以及投遞數量,即便發生信件丟失也難以察覺。
福州市鼓山地區人民檢察院綜合業務部負責人五級檢察官助理 全燕斌:只要有罪犯投遞信件,就會觸發傳感器,派駐檢察室及院機關刑事執行檢察指揮中心,第一時間就能收到來信提醒。系統還能實時顯示每個信箱的位置和里面的信件數,對于信件數異常的,我們能及時調取監控核查。
這起案件的偵破在監獄內部引發了強烈震動。過去,由于擔心舉報信被截獲后遭到打擊報復,許多罪犯對使用傳統信箱反映問題心存顧慮。而隨著智能電子檢察官信箱的投入使用,這種擔憂被徹底打消——數字化系統確保了舉報全程可追溯、操作留痕不可篡改,讓罪犯能夠放心大膽地表達訴求。
福州市鼓山地區人民檢察院派駐福州監獄檢察室主任二級檢察官 楊敏:這起案件只是智能電子檢察官信箱發揮作用的一個縮影。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優化這套系統,增強更多使用功能,讓它更好地服務于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我們也希望通過“派駐+巡回+偵查+科技”的深度融合,讓正義之光灑滿監內的每一個角落。
從舉報信神秘消失到最終水落石出,智能電子檢察官信箱在這場司法監督的“攻防戰”中展現了強大的實戰效能。這一創新舉措不僅系統性地解決了傳統信件管理中的安全隱患和效率瓶頸,更深層次地詮釋了“科技強檢”的現代治理理念。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應用,我們有理由期待檢察機關將持續革新監督手段,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筑牢司法公正的防線,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注入更強勁的科技動能。
來源 | 福州廣播電視臺 福州市鼓山地區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