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長沙某名校錄取通知書抵達時,蔣娜正在出租屋里,整理4胞胎弟弟們的慶功宴照片。
照片里,4個男孩舉著高 考成績單,笑容燦爛:蔣云龍659分、蔣云霖661分,4胞胎平均分632分。
而她的手機,彈出新聞推送——《長沙四胞胎全員600+!寒門逆襲神話再現》。
指尖劃過屏幕,她想起12歲那年,自己蜷在廚房 折疊床上的深夜。
弟弟們的練功房,傳來乒乓球彈跳聲,母親在客廳清點,愛心企業送來的進口奶粉。
那時她還不懂,有些人的起點,是另一些人永遠夠不到的屋頂…
時間倒回2006年6月,4胞胎出生,全是男孩。
深圳產房外,41歲的父親蔣受廉,捂著臉哽咽:“4胞胎醫藥費壓垮全家…”
電視鏡頭里,這個穿著磨白襯衫的男人,顫抖著伸出3根手指,開始哭窮:“月薪3000,養6口人,每天睜開眼就欠200塊。”
深圳的心,被揪緊了。
奶粉企業,送來10年免費供應合同,曲藝協會,每月打進2000元,社區騰出免費的住房,學校敞開綠色通道。
媒體稱他們是“深圳的城市孩子”,市民捐款塞滿紅色募捐箱。
直到有一天,網友扒出4胞胎父親、蔣受廉的履歷:
深圳大學高材生
日本某企業高管
3家醫療器械公司實控人
某上市公司股東,持倉市值超百萬
“奧斯卡欠他一座哭窮小金人!”
憤怒的深圳媽媽們,算了一筆賬:
4胞胎參加《魯豫有約》等節目,通告費超20萬,地方的補貼,足夠覆蓋學費,而他們仍在領低保。
2016年冬天,裝修節目組,給“深圳4胞胎”改造蝸居。
設計師興奮展示兒童游樂室、乒乓球場、獨 立書房。
門突然被推開,大女兒蔣娜,拉著行李箱怔在門口。
“我的房間在哪?”
工作人員推出折疊床:“廚房白天做飯,晚上是你的臥室。”
電視機前,百萬觀眾炸了,這不是重 男輕女嗎,女兒不配有一個房間嗎?
而更荒誕的,還在后頭。
有網友翻出早年全家福:
父母抱著2個女兒和4胞胎兒子,共8口人。
而蔣受廉所有采訪都說:“我家5個孩子,4兒1女。”
消失的2女兒去哪了?
深挖之后,發現驚人線索:
1.母親譚超云自曝,曾打掉雙胞胎女兒:“年紀大了,怕危險”,可明明生下4胞胎兒子時,年紀更大;
2.街坊透露,2女兒3歲送 養,現留學韓國;
3.大女兒蔣娜,微博哭訴:“陪弟弟錄節目到凌晨,編導說女孩不能入鏡”。
蕞錐心的是一張照片:4個男孩在《魯豫有約》吃蛋糕,蔣娜縮在后臺吃盒飯。
她寫道:“爸爸說,等我嫁人,就有自己的床,那年我已經16歲。”
更讓人驚掉下巴的,還在后面。
當網友點進“深圳四胞胎”微博,里面發布的內容,讓人血壓直往上飆。
原來,里面發布了大量,美化日本侵華歷史、侮辱抗 日烈士、詆毀國人善舉的言論,還有很多嚴重違背歷史事實,和民族感情的親 日、辱華言論。
被共青團中 央發文,點名怒斥“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深圳坐不住了。
2017年秋,相關部門“請”走蔣家:“你們沒深圳戶口。”
這個消費了城市10年善意的家庭,連夜摘掉“深圳”前綴,逃回長沙。
他們以為到了長沙,就風平浪靜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2024年6月25日,高 考放榜視 頻瘋傳。
4胞胎舉著成績單,高喊:“報效祖國!”
網友卻扒出3年前,蔣受廉的演講視 頻:“中國教育是洗nǎo機器。”
網友百萬條留言,輿 論壓力之下,錄取問題引發討論。
法律專家,緊急辟謠:
普通高校錄取,不審查父母言論,
特殊院校,僅需無犯罪證明,
教師編考錄,才涉及背景審查。
4胞胎的“科學家夢”、“教師夢”依然通暢,但陰影已經籠罩,更殘酷的是未來:
當同學知道,4胞胎的父親蔣受廉,曾發布美化日本侵華歷史,侮辱抗 日烈士等言論,這些632分的天之驕子,該如何自處?
而那張,讓千萬人揪心的,廚房的折疊床,如今靜靜躺在,長沙公益展覽中 心。
玻璃展柜旁的標簽上,2行字像針一樣扎進觀眾心里:
“鐵架子能扛200斤,人心的偏頗,卻壓垮了整個社會的信任。”
策展人,用3組實物,無聲講述著這個家的撕裂:
一、1米多高的捐助清單(深圳10年愛心記錄)VS 幾頁薄薄的股票流水(蔣受廉2023年單日炒股超百萬)
二、4胞胎的節目合同(大紅封面印著“深圳驕傲”)VS 馬賽克密布的微博截圖(“深圳四胞胎”賬號辱罵先烈)
三、大女兒蔣娜,打了補丁的舊校服(肘部補丁磨破了又縫)VS 4胞胎的定制球鞋(鞋尖繡著“龍嘯翰霖”)
看著展柜里,冰 火兩重天的證據,每個觀眾都在想:
這樣的悲劇,會不會在我們手上重演?
而更可怕的是,慈善成了“甩手掌柜”。
當年負責送糧油的社區干部搖頭:“我們月月送米送油,可誰去問過他家閨女在哪?制度只管東西送到,但是不是送對就未必能保證了。”
鏡頭啃噬孩子未來。
4胞胎的班主任,紅了眼眶:“高 考前3個月,直播團隊天天堵校門,舉著手機對孩子喊:‘笑一個,拍條視 頻,頂你 爸半年工資!’”
姐姐們,被悄悄犧牲。
一份調查報告,揭開傷疤:
全國受助的多胞胎家庭里,81%的姐姐每天比弟弟多干2.3倍家務,可花在她們讀書上的錢,連弟弟們的兩成都不到…
回看長沙4胞胎父親、蔣受廉的墮 落軌跡,正暗合了古老的人性定律:“升米恩,斗米仇”。
深圳給他包辦奶粉、住房、學費時,他早已忘記責任2字怎么寫。
日企高管經歷,讓他親近侵略者視角,而社會的過度喂養,又催生出畸形巨嬰。
“我們不是在幫他,是在害他。”當年負責對接的社區主任,悔不當初。
過度幫扶,剝奪了蔣受廉作為父親的責任,當社會替他扛起所有重擔,他自然覺得全世界都欠他。
當善舉失去分寸,喂養的不一定是感恩,可能是反咬的獠牙;
當資源只向會哭的男孩傾斜,折疊床上永遠會有新的蔣娜。
有文章描述稱,蔣娜用弟弟淘汰的舊電腦,寫下《折疊床上的青春》:
“如果送奶粉的阿姨,曾問一句:姐姐那份放哪兒?
如果裝折疊床的師 傅,加了道護欄;
如果熱搜推送的不是‘4神童’,而是‘8口之家缺張床’”
好在,這些“如果”,正在變成現實。
深圳剛修訂的慈善條例,硬性規定:
受助超3年的家庭,必 須年年交全家體檢和上學證明;
捐給多胞胎的錢,必 須單劃一筆給姐妹讀書;
誰詐捐騙助,子女以后貸 款上學都受影響。
寫到這里,不禁感慨:別讓算法變成偏心的秤砣,給“蔣娜們”留條活路吧。
展覽中 心人潮散去,唯有折疊床在燈光下,投出長長的陰影。
它像面照妖鏡:
當所有目光,追著4個男孩的獎狀跑,需要被審視和修正的,何止一個蔣受廉?
還有我們未曾及時完善的流程,和需要不斷反思的監督機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