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經過半,這半年,互聯網巨頭過得怎么樣?
我們按照“市值”這一維度,將中國最值錢的10家互聯網公司進行排名,并且對比去年年末。
結果發現:
1.小米從第5名上升到了第3名;
2.騰訊音樂進入前10,百度跌出前10;
3.小米、騰訊音樂、網易、快手,股價漲幅驚人;
4.美團、攜程、京東,股價下跌明顯。
為什么?
互聯網進入ATM時代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陣營,最早叫BAT,百度、阿里、騰訊三足鼎立;后來,變成AT,阿里、騰訊兩強爭霸;再后來,變成一超多強,老大哥騰訊遙遙領先。
今年以來,隨著阿里業務回暖、小米高歌猛進,如今的第一陣營,可以用ATM來概括。
從市值看,騰訊以5885億美元繼續領跑,阿里2705億美元大約是騰訊的一半,小米1987億美元大約是騰訊的三分之一。雖然,阿里、小米和騰訊還有不小差距,但這兩家公司分別在AI、汽車方向上找到了新機會,繼續縮小差距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陣營,市值在千億美元上下,分別是拼多多、美團、網易三家公司。
第三陣營,市值在300-500億美元之間,分別是京東、攜程、快手、騰訊音樂四家公司。
從2025年上半年的股價漲幅看:小米、騰訊音樂漲幅高達74%;網易、快手漲幅分別是55%、53%;阿里、騰訊漲幅跑贏恒生科技指數(19%);拼多多漲幅只有8%;美團、攜程、京東分別下跌17%、15%和6%。
如果下半年股價趨勢不變,小米和阿里會繼續追趕騰訊、縮小差距,穩固ATM的局面;美團和京東的頹勢扭轉,取決于新一輪外賣大戰的階段性結果。
整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格局變化不小。最失意的是百度,暫時排在了前10名之外;最得意的是小米,進入汽車領域之后,雷軍終于有了和馬云、馬化騰扳手腕的機會。
巨頭增長密碼:汽車、AI、娛樂
高增長靠什么?
首先是汽車。小米是互聯網造車的代表,2021年宣布造車,2024年3月小米SU7上市,2025年6月小米YU7上市。
從2024年初至今,一年半時間里,小米股價上漲了284%。在造車之前,外界對小米的印象是“賣手機+賣家電的”;造車之后,小米搖身一變講起了“人車家全生態”的故事。
作為造車新手,小米成績不菲。小米SU7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15萬輛,僅靠一款車就和零跑、理想躋身新造車第一梯隊;小米YU7發布后,3小時大定20萬輛,簡直羨慕死一眾對手。
汽車業務帶來了高增長預期,所以小米享受著遠超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市盈率(48倍)。
其次是AI。這幾年,AI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的必爭高地,尤其在年初DeepSeek一鳴驚人之后,國內大廠布局AI的節奏明顯加速。
AI賽道上,阿里、快手、騰訊,股價受益明顯。
阿里是國內互聯網公司里布局AI最深的大廠,并且初步形成了“AI+云”的差異化生態。今年4月,阿里發布了通義Qwen3模型,圈內評價很高。阿里還有著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
和很多企業布局AI只燒錢不賺錢不一樣的是,阿里手里還有阿里云這張王牌。阿里云是亞太規模第一的云服務商,在AI行業一日千里的大背景下,阿里云業務量暴漲,并且可以給阿里帶來真金白銀。
所以,現在阿里對外宣稱自己有兩大核心業務,一個是電商,另一個正是“AI+云”。
快手在AI上的成績,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可靈視頻大模型,在視頻生成領域呼聲很高,并且也已經開始為快手創收。
騰訊,在模型層面有混元大模型卡位第一梯隊;在應用層面,騰訊今年不惜重金狠推元寶,借著DeepSeek的勢頭把元寶安裝到了幾千萬用戶的設備上。雖然從單點看,騰訊或許不是最強選手,但是考慮到騰訊社交體系的海量用戶,以及資金實力和研發投入,沒有人敢輕視騰訊在AI行業的地位。
第三個增長密碼是,娛樂。跟電商(阿里、拼多多、京東)這種幾乎觸及天花板的行業相比,游戲(騰訊、網易)、音樂(騰訊音樂)、短視頻(快手)這些跟娛樂沾邊的行業,時至今日仍有不錯的上漲空間。
游戲巨頭網易,在丁磊回歸一線后業績有了明顯改善。靠著《燕云十六聲》、《漫威爭鋒》等新游戲,以及《魔獸世界》、《夢幻西游》等長線游戲,今年第一季度,網易“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達到了240億元,吸金能力驚人。
今年第一季度,騰訊的游戲收入超595億元,同比增長超23%,增量主要來自《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地下城與勇士:起源》、《三角洲行動》等游戲。可以說,互聯網發展20多年后,游戲仍然是最賺錢的模式。
騰訊音樂,作為音樂行業老大,今年股價暴漲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主業穩步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指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是8.7%、24.6%;其次是宣布了以現金+股票方式(總價約28億美元)全資收購喜馬拉雅,市場對這宗收購案的協同價值比較看好。
快手股價的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可靈拉動,另一面其廣告、直播、電商等業務表現也都比較穩健,收入和利潤都有增長,商業化潛力正在展現。
綜上,電商板塊相對穩定的大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巨頭公司們的增長更多來自汽車、AI和娛樂這三大板塊。
賺錢能力大比拼
誰躺贏?誰吃力?
先看看巨頭們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務表現。
自營模式為主的京東仍然是營收之王,一個季度營收3011億元。超過千億的還有三家,分別是:阿里、騰訊、小米。
從營收增速上看,小米潛力最大,主要是受到汽車這種高客單價商品的拉動。
從凈利潤看,騰訊仍然是利潤之王,一個季度凈利潤613億元。不足百億的有三家,分別是:快手、攜程、騰訊音樂。
最近兩年,頭部互聯網公司正在加速賺錢,盈利能力普遍“大躍進”。從凈利潤增速上可以一窺端倪,除了處于調整期的拼多多的凈利潤增速是負的,其他公司全是正的,而且7家的增速都超過了20%。
同樣是賺錢,有的公司幾乎躺賺,有的公司賺的是辛苦錢。凈利潤率可以反映差距,以游戲為主業的網易、騰訊,凈利潤率分別高達39%、34%;攜程、騰訊音樂等垂直賽道的絕對龍頭,凈利潤率也都達到了30%;電商平臺為主業的阿里和拼多多,凈利潤率分別是13%、18%;相比之下,在各自賽道面臨激烈競爭的美團、小米,雖然行業地位出眾,但凈利潤率暫時得不到釋放;賺錢最“難”的是京東,營收雖是第一,有國補加持的大背景下,凈利潤只能排第四,根源還是自營模式成本高、利潤空間小,整體凈利潤率只有4%。
結語:座次永遠都在變
市值,是反映互聯網巨頭排位的重要指標。而影響企業市值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要提煉最核心的因素,無非是兩點:當下,未來。
那些在各自行業有著絕對優勢(市場占有率高)的選手,其主導地位可以帶來溢價,比如攜程、騰訊音樂,雖然營收和凈利潤不出眾,但可以享受較高且穩定的凈利潤率。美團,也算。不少投資者比較青睞這種細分賽道的龍頭。
那些業務多元、營收和凈利潤遙遙領先的巨頭,比如騰訊、阿里,只要保持增長、控制成本、不犯大錯,行業地位就有保障。當然,因為業務屬性不同,它們的盈利能力也不太一樣,相比電商,游戲確實更賺錢。
至于京東、拼多多、網易、小米、快手,它們不是行業第一,但好在所處的賽道(電商、游戲、短視頻)足夠寬廣,和行業龍頭做鄰居,做好差異化,仍然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上是當下。
然而,在日新月異、競爭不斷的互聯網行業,沒有誰能地位永固。
展望未來,每一家公司都要不斷求變。有的押注AI,希望抓住技術革命的紅利;有的布局汽車,在殘酷但有前景的行業里重生;有的瞄準對手,信仰“別人的利潤就是我的機會”;有的降本增效,刀刃向內要利潤;有的兼并收購,跨界講起新故事;有的剛從高增長的昨日醒來,環顧四望尋找機會。
地位不會永恒,變化可以永恒。
互聯網巨頭,永遠都奔跑在創新的大道上。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