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佳音 何敏怡)6月28日,湘潭大學學生工作部赴株洲醴陵市楓林鎮暑期社會實踐團抵達株洲醴陵市時輪村,參觀時輪記憶館,并特邀老黨員開展專題采訪,深入挖掘紅色歷史,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
走進時輪記憶館,館內陳列的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生動再現了那段艱苦卓絕的奮斗歲月。“這些在時光中沉淀的故事,正是跨越世紀的精神傳承。”實踐團成員何敏怡在參觀過程中感慨道。
圖為時輪記憶館里的軍服
兩位老黨員前輩與現任村支書一同接受了采訪,講述起各自的黨員生涯。程構聯前輩是退休老教師,曾任校長二十余年,在崗期間教書育人無數。“楓林市、鄉有17所學校,我曾經在其中15所任教并兼任校長。”他用簡潔的話語概括了自己扎根鄉村教育的幾十年人生。宋力平前輩則是當地的前任老村長兼村會計,曾負責并村事務和基層組織工作。他談起當年負責的基層工作,說:“無論是統籌收繳費用,還是調解矛盾糾紛,這些都是為老百姓服務。”作為現任村支書的胡旭陽書記,談及自己負責的組織工作時表示:“每年年初,我們按照上級組織部門的要求制定詳細計劃,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會按時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針對“新時代黨員工作創新”話題,他分享了利用小程序等工具召集在外務工的黨員成員開展線上活動的經驗。
“革命時期的老共產黨員們為了建立新中國,流血又流淚,我們都是紅旗下生長的幸福的一代。”三位前輩感慨著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用樸實的話語傳遞著一種跨越時空、永不褪色的信仰力量,用行動踐行黨員使命。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黨員前輩
“從幾千年的歷史到現在,沒有哪個時代如此自由和富有。改革開放后,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幾位前輩談起時代帶來的機遇目光灼灼,又表達了對當代年輕人的殷切期望,“你們是國家的人才,也是國家將來的棟梁。”“年輕一代要記住前輩的流血犧牲,重新認識、了解前輩的故事。”“你們更年輕,國家的未來也要依靠你們。”
這座以宋時輪將軍生平為脈絡的記憶館,不僅陳列著革命文物與歷史影像,更成為連接往昔與當下的精神坐標。往昔的烽火與今日的鄉村畫卷在此共鳴,訴說著永不褪色的初心與生生不息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