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本科生第五黨支部學子走進陳賡、譚政大將的故鄉——湖南省湘鄉市龍洞鎮,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弘揚抗戰精神”主題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團與講解員在陳賡故居前的合影
實踐團首站來到陳賡故居,這座百年老宅見證了陳賡從少年立志到投身革命的人生軌跡。在故居特級講解員黃惠湘老師的帶領下,隊員們深入了解其在抗戰中創造的伏擊戰術,如神頭嶺、七亙村等經典戰役,深刻體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革命豪情。
隨后,實踐團前往湘鄉市烈士陵園,紀念館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文與2000余名烈士名錄,無聲訴說著這片土地的烽火歲月。隊員們在黃公略、羅亦農等烈士事跡中,感悟“為有犧牲多壯志”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的信念。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在訪談抗美援朝老兵
在龍洞鎮,實踐團專訪了93歲抗美援朝老兵郭炳坤。作為朝鮮西海岸防御工事的修筑者,郭老回憶起零下30℃的冰天雪地中抵御美軍空襲的經歷時,目光堅毅:“敵人的飛機炸不垮我們的意志,因為我們身后就是祖國!”他展示的軍功章與殷切囑托,讓青年們深刻理解“家國情懷”的內涵。
圖為與抗美援朝老兵合照
接下來,實踐團還將在龍洞鎮24小時圖書館開展“大將故事會”“抗戰地圖上的湖南”等主題支教活動。通過紅色繪本、情景演繹和科普手冊制作,隊員們向孩子們講述陳賡、譚政的抗戰故事,以及湖南作為抗戰主戰場的戰略地位。這種互動式教學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國熱情,也讓青年學子在傳播紅色文化中深化了自身認知。
實踐團團長唐銳表示,從陳賡的軍事韜略到譚政的政治智慧,從湘鄉烈士的熱血犧牲到抗美援朝老兵的家國情懷,此次實踐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我們將以此次‘三下鄉’為起點,把紅色基因轉化為學習動力,在科技報國的征程中踐行青年使命。”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探訪、人物訪談、主題支教等多元形式,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育人相結合,不僅讓青年學子在紅色熱土上接受教育,更以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