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勤(Deloitte)發布《2025全球零售力量》報告顯示,250家上榜企業2023財年(2023年7月-2024年6月)總零售收入達到6.0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6%。歐洲共有89家企業上榜,收入占比達到33.6%,僅次于北美(85家企業,49.2%)。其中,英國18家,德國17家,法國13家。
有21家歐洲零售商躋身TOP50,瑞典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集團、西班牙服裝巨頭Inditex, S.A.(ZARA母公司)、全球眼鏡業巨頭EssilorLuxottica SA(依視路陸遜梯卡)等榜上有名。
排在歐洲上榜企業4-10位的依次是家樂福(Carrefour S.A.)、特易購(Tesco)、艾德卡(Edeka-Verbund)、路威酩軒(LVMH)、雷韋集團(Rewe Group)、勒克萊爾超市集團(Centres Distributeurs E. Leclerc)、Les Mousquetaires。
家樂福排在榜單第13位,零售收入為908.03億美元,同比增長2.2%。這家法國企業成立于1959年,是零售大賣場的開山鼻祖,1963年在法國開出第一家大賣場,60年代進入國際市場,曾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約11000家店,服務超20億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成為最早入華的外資商超企業,在北京朝陽區北三環東路開設第一家門店(北京創益佳店)。鼎盛時期門店數量突破300家,年銷售額達到338.2億元。但隨著中國本土零售商的崛起以及電商的爆發,家樂福開始走下坡路,最后不得不“賣身”蘇寧易購。但往后發展,依舊無法扭轉頹勢、關店不斷,今年6月份,僅剩的4家門店以每家1元的價格出售。
阿霍德·德爾海茲(Ahold Delhaize) 是歐洲第三大零售商,以978.37億美元的收入排在榜單第12位,同比上升1位。這是由荷蘭食品零售商阿霍德集團(Ahold)和比利時連鎖零售商德爾海茲集團(Delhaize Group)于2016年7月合并而成。經營業態包括超市、便利店、大賣場等,21個本土品牌在10個國家(主要是荷蘭和比利時)經營著7000多家商店。
奧樂齊(Aldi)上升2位,排名全球第七,營收達到1236.08億美元,同比上漲8.7%。這家“窮人超市”成立于1913年,經過100多年發展,已在20個國家擁有1.3萬家門店。
在德國,雖然奧樂齊定位廉價超市,但是無論窮人富人都對這家超市有很高的品牌忠誠度。2019年6月進入中國線下市場后,公司做出主動調整,客群擴大至中低收入階層客群。
初期,奧樂齊深耕上海市場,在14個區布局了62家門店。今年4月19日,首次向上海以外區域擴張,蘇州方洲鄰里中心及無錫圓融廣場正式開業。7月19日,奧樂齊無錫經開朗詩店將正式開業,這是其在華的第73家門店。
施瓦茨集團(Schwarz Group)依舊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2023財年零售收入達到1770.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繼續排在全球第四位,僅次于沃爾瑪(6481.25億美元)、亞馬遜(2519.02億美元)和開市客(2422.90億美元)。
這家德國企業成立于1930年,總部位于巴登符騰堡州內卡蘇爾姆,旗下擁有兩大品牌:考夫蘭(Kaufland)和利德爾(Lidl),前者以大賣場和超市為主,后者專注于折扣超市模式。在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4萬家門店,員工數量達50萬名。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與奧樂齊一樣,利德爾通過精簡SKU、推出自有品牌、全球直采、自建物流等方式,將“低價優質”做到極致,不僅在德國市場擠壓傳統商超生存空間,甚至反向進入20多個海外國家開展業務,其國際市場收入占比超過七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