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 璐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剛進入流火七月,東風風行就遞交了和同行不一樣的答卷。
今年6月,東風柳汽旗下乘用車品牌東風風行單月銷量破萬輛,達10498輛,同比增長39%。這既表明東風風行突破了新能源品牌的生死線,也表明東風柳汽整體業績有了新的增長勢能。
上半年,東風柳汽銷量6.5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5萬輛,同比增長81.9%,超出業內平均水平。海外出口方面,共計2.67萬輛。
在今年6月7日舉辦的品牌客戶日活動上,東風柳汽發布“乘風雙擎(2030)計劃”,核心是,乘國家產業變革和東風汽車國際化躍遷之風,以風行乘用車和乘龍商用車雙擎品牌攻城略地。到2030年,累計投入200億元,在亞洲、非洲等區域建立9個智能制造基地,新增300家以上銷售網絡,實現“2030年海外銷售30萬輛,再造一個東風柳汽”的宏偉目標。
東風柳汽已為此準備了充足的彈藥。乘用車領域,東風風行于2030年前擬投放16款新能源產品。商用車領域,乘龍品牌擬打造翼威5、翼威3、翼威2、翼威1等4大平臺商品。經此一役,達成技術產品、本地化、渠道及服務等4大躍升,實現全球化運營。
他們步步為營。2024年,東風風行品牌全面實現電動化,星海新能源序列及相關新車乘勢而生,今年6月風行單月銷量一舉破萬。今年,乘龍翼威新能源序列及戰略車型全球首發,構建產業生態圈出海。
與此同時,東風柳汽不忘使命,在社會公益層面加碼布局。今年品牌日活動上,東風柳汽承諾每年追加8%公益投入,構建包括教育、就業、健康在內的立體公益生態。此前,其已為此累計投入1100萬元。
造車是一場關于速度和耐力的鏖戰。東風柳汽冷靜應戰,一面加速轉型,一面用愛心點亮曠野。這家車企的戰略,不止于銷量排行,也不止于公益數量,而是關乎當下與未來,關乎責任與夢想。
底氣與實力
對于一家有著70年創業歷程的汽車制造商而言,當下最重要的是,要有留在牌桌上的底氣與實力。
但在此之前,他們還需要找準定位和方向。這可以從今年年初,東風柳汽2025年合作伙伴大會上的一封賀信和一支視頻中看出端倪。
賀信來自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他寫道: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形勢,東風柳汽迎難而上,加快推動新能源轉型,實現經營穩定發展。
視頻來自東風汽車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他說:東風柳汽作為東風汽車在南方市場四大基地之一……憑借商乘并舉策略,成為構建東風自主品牌的核心支柱……全面塑造風行星海、乘龍品牌的再飛躍。
這既是集團層面對東風柳汽過往的總結和肯定,也是對其再出發前的思考與囑托。如外界所見,東風柳汽當時握著2024年成績單——當年共銷售汽車11.8萬輛,其中,商用車銷量3.5萬輛,乘用車銷量8.3萬輛,海外出口4.3萬輛,同比增長30%。
乘龍商用車板塊為東風柳汽的穩定經營,提供了商業支撐。風行乘用車品牌全面向新能源轉型則提上日程。
2024年6月和9月,東風風行分別推出星海新能源序列新車型——MPV星海V9(參數丨圖片)和家轎星海S7,產品覆蓋11萬元到28萬元區間,致力于成為年輕人喜歡的新能源主流品牌。
“我們買車追求理性,在有限的預算內買到合適的車,千萬不要陷入到消費陷阱里。”一位星海V9車主說,“星海V9開20萬公里以上完全沒問題。”
星海S7聚焦年輕群體需求。“顏值夠高,還能定制色膜改裝方案,在外露營時,尾門窗簾與自動充氣露營床墊相當有氛圍。”車主石巖表示。
年輕人的消費觀正在摒棄奢侈大牌,新中產一代越來越注重實用主義與性價比。在國潮興起的當下,他們普遍認可優質自主品牌,拒絕為品牌溢價買單,對車的需求正從工具升級為可用、可改、可玩的玩具。
在今年品牌日上,東風風行發布“風行星海共創計劃”,核心是打造行業首個用戶主導+技術賦能+生態協同定制體系,讓汽車從千人一車轉為一車千面。
如今,潮玩改裝受到用戶瘋狂青睞。有權威機構預測,中國汽車改裝市場將從2025年的1500億元,增至2030年的3000億元。然而,大部分車企提供的選擇只包括外觀顏色、輪轂等,但風行看準改裝市場,提出共創計劃,用戶可多維度、個性化定制車身。
比如,外觀上,風行星海提供雙色車身、多元配色;內飾上,有半苯胺真皮、超纖麂皮等材質,光車頂星空圖案就有數百種,定制香型香薰達到8種以上,均為對人體有益型香氛,還把多色高級航空鋁地板等納入定制選項。
當天,東風風行為星海V9首批1V1高定版車主舉辦交付儀式,有車主表示:“從顏色到香氛,每一處細節都符合我的喜好。”
從顏色、配置到智能生態,個性化定制是風行打造差異化的一大亮點。這個品牌正讓汽車成為用戶基因的延伸,讓駕駛成為用戶自我表達的儀式。
當下的汽車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所有車企都在經歷重重考驗,內卷之下,不少品牌車型成為曇花一現的時代祭品。但擁有24年深厚底蘊的東風風行,早就埋下一顆長期主義的種子,一直以來在做好資源配置,做好國內外產品布局。
風行著眼于全球用戶,現在國內知名度已經打開,海外征程正啟動加速鍵。
按照東風柳汽的計劃,今年下半年海外出口4.5萬輛,至2030年實現在海外年銷售30萬輛,國內國外銷量形成1比1的格局。“相當于在國外再造一個柳汽。”東風柳汽總經理林長波對幫寧工作室說。
此中,東風風行擔當先鋒。在去年巴黎車展上,風行星海V9和星海S7亮相,無疑是風行挺進海外的強烈信號。
星海是東風風行品牌中的高端序列,實行一體兩翼,即國內外同步上市銷售。對海外市場,風行相關負責人充滿信心。在他們看來,星海系列產品經過了國內市場的充分競爭和用戶驗證,再放到國際舞臺,很容易備受追捧。
“今年,在國內,乘用車板塊要把用戶基盤做扎實,積攢用戶口碑,才能在價格戰中得到市場回饋,形成品牌裂變。”林長波說。
他表示,在海外,則要加快步伐,聚焦中東、南美、歐洲等國際市場,根據當地市場和用戶特性,打造符合本地需求的產品,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提升規模,穩固品牌印象。
林長波告訴幫寧工作室,此前東風風行定下的“2025年實現新能源滲透率100%”的目標,已于2024年提前實現,今年風行的主要任務是擴大銷量、做好服務,向12.3萬輛目標邁進。
責任與擔當
銷量,是檢驗一家公司業績好壞的標準;公益,則是一家企業社會責任的試金石。
對用戶型汽車企業而言,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正從買賣雙方變為互幫互助的伙伴,甚至變為家人朋友。
風行車主化身志愿者的案例比比皆是。
今年6月高考期間,由星海V9和星海S7等千余輛車組成專業護航車隊,穿梭于深圳、青島、合肥等全國30多個城市間,護送莘莘學子奔赴考場,成為各地一道流動風景線。在高考結束后,車隊還將考生宿舍的被褥行李安全送回家,護送考生至“最后一公里”。
這只是東風柳汽“望子成龍”公益計劃的一部分。據不完全統計,該計劃自2021年啟動,4年間累計資助23位卡友子女入讀雙一流大學,近1500名學子獲得獎學金支持,還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專業人才,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行動繼續加碼。在累計為公益投入110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6月7日,東風柳汽在第九屆“67品牌客戶日”上,升級“望子乘龍”計劃至2.0版本,承諾每年追加8%公益投入,構建包括教育、就業、健康在內的立體公益生態。
根據升級計劃,受益對象擴展至乘龍卡友及風行創業用戶子女,受益地域擴大到海外,打造廣西首個“魯班工坊”國家項目,為海外用戶子女提供來華職業技術深造培訓,以及學成后國內外就業崗位等支持。
同時,他們還聯合強腦科技,啟動“柳汽智愛同行”公益基金,為有需求的用戶及直系親屬提供智能義肢。
回看過往,風行公益活動遍布大江南北。
今年五一假期,重慶榮昌迎來客流高峰,風行兩款車型——星海S7和星海V9組成“風行愛心車隊”,從廣西柳州出發駛往榮昌,免費接送游客。
再往前溯,去年底,東風柳汽舉辦“光合未來 綠色風行——綠色中國行”公益活動,歷時1個月,跨越12個省域、在11個大中型城市停留,開展綠色宣講、暗夜保護行動等。最后,由星海V9、星海S7公益車隊將火炬帶回東風柳汽大本營。
從“望子乘龍”計劃到高考路上的愛心陪送,從榮昌街頭的星海車隊到智能義肢上躍動的電光……這些碎片拼湊起一家企業的公益版圖,烙印下“風行天下,智馭未來”的品牌形象。
作為汽車央企,他們挺膺擔當社會責任,積極踐行公益理念。
作為汽車制造商,他們緊跟行業趨勢,提升產品價值,在市場上激流勇進。
這就是東風風行也是東風柳汽的孜孜追求。
一個加速向多元化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的全新東風柳汽正在起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