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2日以色列啟動代號為“崛起之獅”的軍事行動以來,至少有十名伊朗軍方高層被暗殺,十五位涉核專家被定點清除。效率之高、手段之精準,不禁讓人好奇:以色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國家刺客
事實上,“刺殺“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戰爭史。從古至今,擒賊先擒王始終是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作戰思路。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便出現了一批以命搏命的職業刺客?!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穼iT記述了這個神秘群體。專諸、聶政、要離、荊軻,一個個名字背后,是“為了目標可以豁出一切”的孤勇。尤其是荊軻刺秦王,雖敗猶榮,成為后世傳頌千年的典范。
而到了中世紀,刺殺之術發展到了組織化、制度化的極致。最具代表性的是將暗殺作為國家戰略的伊斯蘭極端教派——阿薩辛派。他們在伊朗北部山區建立了政權,中國古籍稱之為“木剌夷”,存在了近兩百年。這支隊伍以冷血、果斷、敢于犧牲著稱,任務一旦下達,即便以命換命也在所不惜。
阿薩辛派曾數百次成功刺殺各國君臣,震懾周邊列強。鼎盛時,許多王侯將相甚至主動納貢,以求茍安。
蒙古西征時,阿薩辛派還曾策劃刺殺大汗蒙哥,徹底激怒了蒙古人。1258年,西征軍隊摧毀了他們的老巢。這段往事,曾被隨軍漢人劉郁記錄在《西使記》中。阿薩辛據點位于三千多米高的山巔,距今德黑蘭僅百余公里,如今遺址尚存。
阿薩辛派雖已成為歷史,但它留下的文化印記至今猶在。無數西方小說與影視作品以此為靈感,《刺客信條》系列游戲更是直接取材于此。
如果說今天還有哪個組織繼承了阿薩辛派的衣缽,那無疑是以色列的摩薩德。大名鼎鼎的摩薩德曾經和美國的CIA、英國的軍情六處、蘇聯的克格勃并列“諜報四巨頭”。但論隱秘行動的致命效率,摩薩德獨占鰲頭,可以說是現代版的阿薩辛。
二.摩薩德的誕生
摩薩德誕生于以色列建國初期那個充滿危機與動蕩的年代。1948年,以色列在戰火中宣告建國,面對周邊阿拉伯國家隨時想要滅掉自己的這種敵意,情報工作成為了生存的關鍵。1949年的12月13號,以色列的總理古里安批準成立了中央協調局,并于1951年正式重組,更名為“以色列情報與特種使命局”——摩薩德(Mossad)。
摩薩德直屬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負責情報收集、秘密行動和反恐任務。摩薩德從成立之初就秉承著精兵強將的原則,沒有龐大的機構設置,也不像美國CIA或蘇聯克格勃那樣勢力遍布全球,但以“少而精”著稱。對特工人員的選拔非常嚴格,每一名特工都要進行語言偽裝、心理戰、武器使用等等全方位的訓練。摩薩德常規編制雖然不過7000人,卻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高效、最強大的情報機構。
對于摩薩德的使命,以色列首任總理古里安曾直白的下過一個定義:“猶太人不需要同情,我們需要的是工具,而摩薩德就是這個工具?!?/p>
不過在摩薩德的早期,暗殺還不是核心業務,搞情報以及把全球各地的猶太人帶回以色列才是他的主要任務。在這方面,摩薩德的表現堪稱驚艷。比如我們熟悉的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搞了一個批判斯大林的秘密報告:《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這個秘密報告之所以能曝光,就是摩薩德搞來的。
當時,一位波蘭國家安全部的高官既是猶太人,又是摩薩德的線人。他獲得了這份蘇聯發給東歐國家的講話副本,轉交摩薩德后,《紐約時報》很快全文刊出。公之于眾之后,對當時的共產主義陣營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而在偷情報方面,摩薩德還有很多經典之作。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為增強在中東的影響力,向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援助最新型的米格-21噴氣式戰斗機。以色列空軍因此遭遇前所未有的技術壓力。破解米格-21性能參數成了以色列的情報優先級。
摩薩德曾嘗試策反埃及飛行員駕機叛逃,但計劃被識破,特工不幸犧牲。直到1964年,以色列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伊拉克年輕飛行員穆尼爾·雷德法進入了他們的視線。雷德法飛行技術高超,卻因信仰天主教在軍中遭排擠,仕途受阻。摩薩德敏銳察覺到并悄悄接觸,最終以100萬美元成功策反?!?966年8月,雷德法駕著一架嶄新的米格-21叛逃以色列,讓西方對于蘇聯的戰斗機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
摩薩德不僅敢偷蘇聯的技術,對西方國家也同樣毫不手軟。1968年,他們成功獲取法國“幻象5”戰斗機的全套設計圖紙,成為以色列后來自行開發“幼獅”戰機的直接藍本。事件曝光后,憤怒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宣布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并中止向以色列交付五艘已成交的導彈快艇。
結果摩薩德也不客氣,反手一記“蛇吞象”式的反擊。在挪威注冊空殼公司,偽裝成歐洲買家,成功將這五艘導彈艇“合法”運出法國港口,直接開回了以色列。整場操作幾乎就是現實版的諜戰大片。
三.“摩西行動”與“所羅門行動”
“國家”這個詞通常意味著領土、政權與邊界。但對以色列而言,國家的定義更是一種宗教信仰與民族歸屬的延續。以色列有一句家喻戶曉的格言:“只要你是猶太人,不論身在何方,這里永遠是你的家?!辈环帜w色、不問出身,只要你信仰猶太教,就被視為這個民族的一部分。
這并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在幾次穿越戰火與國界的營救行動中得到了最直白的實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展開的“摩西行動”和“所羅門行動”。
故事要從非洲大陸講起。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有一個特殊的族群——貝塔以色列人。他們是黑人,卻自稱猶太人,幾千年來一直保持著對《舊約》的信仰,遵守猶太教的儀軌:守安息日、行割禮、不食豬肉,甚至仍使用古希伯來語進行禱告。
關于這個族群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他們是古代猶太商人南遷的后代,另一種說他們是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的子孫。但無論血緣如何,他們始終堅信自己是流散的以色列人。
然而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埃塞俄比亞,這樣的身份長期遭遇歧視與排擠。尤其是70年代末,埃塞俄比亞內戰加劇,戰亂與饑荒交織,貝塔以色列人首當其沖被淪為難民,生存狀況堪憂。
以色列政府注意到這一群體的處境。在猶太教律法與國家政策的共同推動下,以色列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便已開始推動“認定貝塔以色列人為猶太人”的進程。盡管部分拉比最初對此持保留意見,但在1980年之后,越來越多的宗教權威與政治機構達成共識,認為這些非洲貝塔以色列人是以色列子民,他們有權“歸國”。
1984年,在摩薩德的主導下,以色列軍方啟動了名為“摩西行動”的秘密撤離計劃。摩薩德特工在蘇丹紅海海岸租下一個廢棄度假村,假扮成歐洲潛水俱樂部的經營者,聲稱要開發旅游項目。白天這里看似風平浪靜、游客如織;而在夜晚就成為秘密的中轉碼頭。那些從埃塞俄比亞偷渡到蘇丹的貝塔以色列人,在夜色的掩護下被一車車偷偷運到這里,再由以色列軍艦接走。短短兩個月內,超過8000人安全抵達以色列。這場行動至今被視為情報史上的教科書級案例——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精準與沉默。
然而這只是開始。隨著埃塞俄比亞政局進一步崩塌,滯留在國內的貝塔以色列人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威脅。1991年,反政府武裝已經兵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政權垮臺只是時間問題。時間緊迫,以色列決定再次出手撤離這些貝塔以色列人,發起了一場更大規模 “所羅門行動”。
這是一場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決策到行動,以色列只用了不到36小時,動用包括波音707與C-130運輸機在內的34架飛機,將超過1.4萬人從戰火邊緣成功運出。
為了最大化運輸效率,飛機上的座椅全被拆除,乘客只能席地而坐。一架C-130一次竟擠下1100人,還在高空中迎來了兩位新生嬰兒。行動從5月24日凌晨開始,到次日夜晚結束,整個過程幾乎滴水不漏。幾天后,埃塞俄比亞政府正式崩潰。
可以說,“所羅門行動” 不僅及時拯救了這些猶太黑人,更是一場信仰驅動下的國家責任擔當。
四.結尾
我們常說,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從來不只是它有多少飛機大炮,而是它在關鍵時刻為誰動手、為誰挺身。而在這方面,以色列做到了真正的“雖遠必救“。當然,這只是摩薩德的一面,他們能在千里之外護僑的同時,也能精準的對敵人送出致命一擊,做到真正的”雖遠必誅“。
下一期,我們就來說讓摩薩德名揚四海的暗殺行動。更多內容,歡迎訂閱歷史有點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