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01
最毒的毒藥,往往都是熟悉的配方。
7月2日,臺中市豐原區發生了一起滅門慘案。
62歲的王某與妻子,還有兩個女兒及一個兒子,在家中死亡,現場慘狀讓警方都不忍直視。
據新聞報道,王某一家經營著一間軍警用品店,家人關系很和諧。
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應該不會輕易和人結仇,家人關系融洽,自然也不會是內部矛盾。
死亡的疑團籠罩在這一家人身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幸福的家庭被滅門?
警方在現場發現的4封遺書,揭開了一家5口死亡之謎,走到這一步絕路,都是因為信錯了一個人。
02
王某一家的軍警用品店。已經開了超過30年,家中經濟穩定,不愁沒錢花。
于是,他們成了別人眼中的獵物。
2024年,王某35歲的大女兒“偶遇”同學張某,張某說自己在做“黃金代購”。
這個項目零風險、高利潤。
具體操作也很簡單,只要刷一筆15萬的信用卡,就能獲得3000元新臺幣的傭金,而這15萬信用卡賬單,會有人替你付。
刷得越多,賺得越多。
因為是同學,彼此很熟悉,大女兒沒有產生戒心,她嘗試著操作了一下,結果真的拿到了傭金。
賺錢竟然有這樣的捷徑?
果然是熟人有門道,不然誰會告訴你這種好事?
大女兒覺得這事有搞頭,于是一家人都被她拉進其中。
而這正合同學張某的意。
一開始,他們嘗到了一點甜頭,想要加大投資卻苦于手頭資金不夠,這好辦!
張某暗示他們,你們的房子可以抵押啊,你們的店也值錢呢,這些都能變成白花花的錢,并且可以讓錢生更多錢。
對張某深信不疑的一家人中招了。
他們將房產抵押了800萬新臺幣,又開了一張200萬的支票,上千萬的資產全部投了進去,還舉家借了大量的錢。
然而財富自由沒等到,等來了暴雷。
王某一家驚恐地發現,他們刷進去的錢,不僅拿不到傭金,連本金都拿不回了,投進去千萬資產血本無歸,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在他們生命最后幾天,每天都有很多要債的,鄰居說,一個上門催債的人透露,已經給王家減免了100多萬,還欠500來萬。
更令人寒心的是,同學張某,也對他們露出了猙獰的面孔,他以王某一家“違約”為由,要求他們賠償500萬新臺幣。
為了還債,他們向高利貸借款200萬,小兒子申請了信用貸款,依然杯水車薪。
當鋪上門拖走了他們一臺汽車,3臺摩托車。
就連他們安身立命的店,都要被迫賣掉還債。眼看著家里的東西一點點消失,王某的妻子在社群里留下一句“真的完了”后,退出群聊。
隨后,悲劇發生。
03
誰能想到,那個“帶你發財”的老同學,竟然要了他們的命?
據當地議員稱,王某一家深陷債務危機時,曾向這個議員求助,可很快就表示“是誤會”。
又過了幾天,他們再次求助遇到恐嚇與威脅。
這期間他們遭遇了什么,我不敢想象。
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無比信任的那個人,親手將他們推向地獄。
這起悲劇看得我無比心驚,因為熟悉,他們被熟人設了圈套,因為信任,他們抵押房產、斬斷退路,沒有熟人做局的話,他們根本不會走到這一步。
網上有句話很扎心:如果不是親戚朋友,很少有人能把你坑到傾家蕩產的。
我們往往會對陌生人天然警惕,但不會對熟悉的人設防。
熟人對你知根知底,小到你的喜好和軟肋,大到你的收入、家底,一旦熟人動了歪心思,給你量身定做一個騙局,你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真正的魔鬼,不一定是青面獠牙,很可能就是身邊熟悉的面孔。
04
央視曾有一則報道《我的毒閨蜜》,看得我冷汗直冒。
高瑩和方娜因為孩子結緣,方娜的孩子十分優秀,聊天中也時不時透露老公“有本事”,高瑩對此深信不疑。高瑩兩口子都是視力殘障人士,家里全靠丈夫做盲人按摩維生,讓孩子出人頭地,是他們兩口子最大的期望。
得知這一切的方娜,為“閨蜜”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她“無意”間透露丈夫“上面有人”,將來可以送孩子進重點中學,然后再送出國留學。
“重點中學”戳中了高瑩的神經,如果能讓孩子進去讀書,將來考大學必定更有把握。
她求著方娜幫自己疏通關系,方娜故作為難表示要跟老公商量。
然而幾天后來信兒了,事兒能辦, 但是要錢。
高瑩喜出望外,有閨蜜這層關系,花點錢算什么?
就這樣,方娜以各種名義要走了100萬。
但進重點中學遲遲沒有下文,高瑩多次詢問,方娜又稱另一所學校能直升重點高中,200萬包的。
這一次高瑩將家里的房子都賣了,房款全到了方娜手中。
當然,也沒有然后了。
她被騙走的430萬,全到了“閨蜜”口袋。
更讓高瑩扎心的是,她多次陪方娜去商場買奢侈品,花的竟然都是自己的錢。
高瑩深陷絕望和痛苦中。
重點中學沒了指望,連房子都沒了,丈夫半生的心血打了水漂,一個騙局,讓這個家庭陷入了窮途末路的困境。
人與人之間最狠的刀,往往來自最熟悉的人。
她知道什么能挑動你的心弦,知道什么樣的騙術能吸引你,也知道如何把你吃干抹凈,你的軟肋,就是她的武器,而你的信任,就是她傷害你的砝碼。
有句話說得好,敵人不可怕,偽裝成朋友的敵人才最可怕。
05
有一個很有名的“警惕性公式”,V(警惕性)=1/T(信任程度)×F(熟悉程度) 信任程度越高,熟悉程度越高,警惕性越低。
這也是為什么熟人作案往往更容易得手。
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著你笑瞇瞇的那個人,背后會是怎樣的嘴臉。
和你稱兄道弟的人,也許轉頭就能給你捅刀子。
在城中村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在你拆遷或暴富之后,熟人就會針對你做局。
或是通過黃賭毒,或者通過工程投資等方式,一點點將你榨干。
所以說不要隨便和人打牌、投資,你以為小玩怡情,實際上那些閑了一年的人,就等著你去給他們“發工資”。
他們的套路其實也很簡單,先打聽誰賺錢了,然后請你吃飯、洗腳、唱歌,最后伺機專門給你做局。
因為是從小玩到大的熟人,并不會防備,很多人被騙了都反應不過來。
有一個網友說,自己爸爸賺錢在杭州買了別墅,喬遷宴過后,爸爸的熟人就天天來找他了,聊天、吃飯、按摩,各種套近乎。
前年回老家老爸被慫恿著打牌,那個朋友做局,一晚上輸了十幾萬。
你以為圍繞在身邊的都是好朋友,其實很多都是禿鷲,隨時準備啄下你一塊肉。
馬斯洛說:為了避免對人性失望,我們必須首先放棄對人性的幻想。
接受人性都會嫉妒,接受熟人會對你充滿惡意,反而會避掉人生很多坑。
06
寫這篇文章,當然不是讓你不要信任任何人,而是要學會去保護自己。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事無不可對人言。
但我更想說,再熟的人也要有所保留。
你的收入,家里的存款,和家庭成員的矛盾,人際交往不需要這些當談資,但你口中說出的這些信息,卻很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成為別人拿捏你的把柄。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的存款被別人知道了,你的存款就很容易變成別人的備用金。
你永遠也不知道,一個人的笑臉背后,究竟藏著蜜糖還是砒霜。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控制自己的傾訴欲。
我認識一個老領導,在單位待了30多年,一直穩步晉升,人緣也很好。
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少說多做,悶聲發財。
他從不在單位說任何人的閑話,也不評論任何部門領導的做事方法,別的同事因為失言被背刺,卻一直沒人能拿到他的把柄,這就是一種能力。
正如毛姆說的:“不要告訴任何人你的過去,不要因為一時的投緣,就隨意亮出底牌。所有欺負你的人都是了解你的人,你越信任的人傷你越深,一招就戳中你的軟肋。”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大數據都會“殺熟”,更何況人?
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學會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來源: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拾遺,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時候遇到你都不晚。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后臺。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