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的荔枝樹,藏著一串致富密碼。“北京大、上海富,不如家里三顆荔枝樹。”村支書陳浩潮總把這話掛嘴邊。
這密碼叫仙進奉,被稱作“荔枝皇后”,起源地正是基崗村。
十年前可不是這樣,散戶種荔枝,管理亂、銷路窄、價格低。陳浩潮帶著村民成立合作社,改品種、教技術、統銷售,慢慢擰成一股繩。現在村里有超萬畝荔枝產業園,年產值破1億,田頭收購價最低35元/斤。
“剛回來啥都不懂,合作社微信群成了‘救命符’。”80后吳柳紅返鄉種荔枝,年收入漲了二三十萬。
退伍的陳漢榮更實在:“在家種荔枝比打工舒服,收益還穩當。
”合作社每年辦培訓班,以前見面不打招呼的鄰居,現在親得像兄弟姐妹。產業壯大后,村里建了10個冷庫,采摘季每天要兩三百人幫忙,鳳姐從茂名信宜來幫工四年了。“分揀、裝箱、搬貨,一天百來塊,比收完三華李在家閑坐著強。
”鳳姐邊干活邊說。村莊也變了樣,農房翻新、墻繪講荔枝故事,連巷道都叫“荔枝巷”。
陳紹坤晚飯后愛溜達:“現在村里處處是荔枝元素,茶余飯后全聊荔枝,這勁頭真喜人。
”仙進奉的“版圖”早飛出增城,廣西、海南、福建等七省區市種了超30萬畝。
今年尋親活動跑了七省,開著掛果的荔枝樹進京,湖南、湖北、河北……一站站打名氣。“以前借糯米糍的名賣,現在仙進奉自己成了招牌。”陳浩潮翻著訂單本,眼里有光。
數據更實在:2025年畝產能到1600-2000斤,廣東總產量超7000萬斤。
但也有隱憂:種的人多了,怎么保品質?市場認不認高價?
“現在收購價最低35元,最高150元,未來能穩多久?
”有村民私下琢磨。“有車有樓,不如有基崗戶口!
”陳浩潮這話,現在沒人覺得夸張。從兩棵母樹到30萬畝,從散兵游勇到抱團致富,仙進奉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幾天,又一批冷鏈車要出發,把基崗村的甜,送到更多城市的果盤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