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河北是“美食荒漠”,可河北人笑了。燜餅燜餅,河北人的老記憶。早年間飯館少,燜餅滿大街飄香。
死面餅切條,配豆芽白菜,燜得軟乎入味。那會兒誰家沒口燜餅鍋?
熱乎一碗,頂飽又解饞。
牛肉板面,河北人改的安徽味。
面要硬面團摔打,臊子得熬一二十種香料。紅湯里撈一筷子,筋道香辣,出了河北找不著。大鍋菜,河北人的“全家福”。
紅白事、過節氣,大鐵鍋里燉得咕嘟響。豬肉粉條豆腐,配當季菜,一碗暖到腳后跟。
苦累苦累,名字土,味兒可不土。
榆錢槐花拌面粉,蒸熟蘸蒜醋,老一輩的“山珍”。現在條件好了,隔三差五還得蒸一鍋。
正定崩肝,千年古縣的非遺味兒。豬肝煮熟切絲,炒干再泡料,越嚼越香。
游客來正定,必帶兩盒當手信。定州燜子,從桌角到宴席的“全能王”。瘦肉加紅薯粉,灌模蒸熟,Q彈不膩。
小孩拿燜子當零嘴,大人切盤下酒。
唐山蜂蜜麻糖,四百年的甜。小麥粉和蜂蜜,炸得薄如紙,脆甜化嘴里。走親戚拎兩盒,比啥都體面。
滄州羊腸湯,冬天的“硬核早餐”。羊骨熬湯,羊腸羊血煮得爛,撒把香菜配燒餅。
喝一口,從胃暖到后脊梁。邢臺涮魚,人均三四十的“小火鍋”。草魚裹面糊炸,酸菜湯底涮,魚肉嫩得能抿。
吃完魚涮菜,肚子圓滾滾才罷休。
扒糕,夏天的“涼絲絲”。蕎麥面蒸成塊,切薄片拌蒜泥,清爽解膩。石家莊保定滿大街,熱得發慌來一碗。
河間驢肉火燒,外酥里嫩香出圈。驢肉燉得酥爛,夾進剛烤的火燒,咬一口“咔嚓”響。
河間人說:“咱這火燒,能當飯吃能當菜。
”香河肉餅,北方第一餅名不虛。
皮薄得透光,肉餡香得直冒油,200年老手藝。
一張餅切八塊,全家圍坐搶著吃。金毛獅子魚,石家莊的“造型擔當”。
鯉魚改刀炸成絲,澆上酸甜汁,像獅子毛一樣蓬松。
好看又好吃,宴席上的“壓軸菜”。鍋包肘子,保定人140年的“下酒菜”。
肘子燉軟掛糊炸,外焦里嫩,撒點五香面。配大蔥蘸醬,香得舌頭都想卷起來。棋子燒餅,唐山的“茶點小霸王”。
小得像棋子,皮酥餡香,能放好幾天不變味。喝茶時捏兩個,比吃蛋糕還得勁。
總有人說河北沒名菜,可這些小吃,哪樣不是寶?老輩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胃”,河北的小吃,吃的就是個實在。
有些出了村兒就找不著,有些出了省就變味兒。你在河北吃過哪幾樣?評論區聊聊,說不定能碰著同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