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基本上都是新手才會犯的錯,您以為這是擰毛巾呀
旋轉導管時,導管在體內與體外旋轉不同步時,即導管扭控存在傳導延遲或無傳導時,一定要查找原因,切勿繼續旋轉;
其次,助手需要幫術者關注腔內壓力變化;
導管彎折時,壓力監測曲線就會迅速低平,排除患者病情變化因素后,一定要將手術入路全程透視觀察,了解有無導管彎折的可能;
先說說導管彎折的危險因素
1.患者入路血管迂曲
經橈動脈途徑造影時,有時因血管過度迂曲或呈環形變異,增加導管彎折風險
環形變異和血管迂曲好發于以下區域
2.術者手法粗暴
術者手感不靈敏,導管操作基本功不扎實,對導管扭控的1:1傳導意識差,往往會出現此類并發癥
3.導管材質欠佳
各個品牌導管的韌性、硬度均不同,扭控性能也有差異,甚至于有些導管彎折出現在材料老化、材料脆性增加等復用條件下
4.助手取用錯誤
助手從包裝內取出導管或沖洗導管時,有時候會出現導管折痕,擔心術者批評,不敢告訴術者,埋下了導管彎折的禍根
與經股動脈途徑不同,經橈動脈途徑的導管相關并發癥以彎折為主,很少出現股動脈途徑的導管頭端打結(不絕對)。由于經橈動脈途徑血管偏細,有其特有的嚴重后果
1.血管穿孔
2.血管內膜損傷
3.急性血栓形成
4.誘發血管痙攣
5.導管斷裂
如何補救呢
1.解鈴還須系鈴人
從根本上找原因,那么,切勿急于向外拽,一定要多角度透視下觀察清楚,如果術者還記得剛剛是向哪個方向死命旋轉的,在透視下反方向解旋即可,多數情況下可以成功
2.沿彎折處送根導絲過去
只要彎折導管解旋后有一點縫,就可以送入導絲,究竟是PTCA導絲還是泥鰍導絲,看您的喜好吧,泥鰍為佳,導絲通過后既可以連同導管一起拔除
3.固定導管頭端非常必要
經常會遇到的情況是,體外解旋時,導管頭端跟著旋轉,使解旋動作化為無用功,有以下方法可以固定導管頭端:
>>>>近心端加壓束縛法
>>>>改變體位法
>>>>分支固定法
>>>>圈套固定法
4.顧頭又要顧尾
千萬不要因為出現導管彎折而只是把注意力盯在彎折處,一定要確認導管頭端位置,千萬不要在處理彎折處時,任由導管頭端旋轉進而損傷冠脈口或者重要血管(頸總動脈、椎動脈、乳內動脈等),實在不放心,時不時的透視看一眼就好
5.極端情況有沒有?
有,就是解不開,還能怎么辦,使勁拽???您要是不怕斷您就拽,除了怕斷,我們還害怕直接向外拉時,尖銳的彎折處像小刀一樣把血管一溜撕壞
怎么辦?找外科?外科切開行不行??行,那必然是最后一步了。
那么,還有沒有倒數第二步來搏一把???
有,導管尾端剪斷,送入粗一號導管或者指引導管,使其頭端置于彎折處,再試探回拉導管,使導管捋成細條向回撤,成功就撤,不成功就斷,所以,備個圈套器還是有必要的。
6.取出后在附近造影評估血管情況
導管取出后,一定要在彎折處血管附近造影,了解血管受損情況是必要的,雖然大部分不會對血管有損傷,萬一呢,留個影放心。
一旦有血管損傷或者滲出,立即壓迫止血,防止前臂或上臂血腫形成。
說說如何預防
1.對于高齡患者,尤其是入路迂曲的血管,一定要輕柔操作,避免導管彎折的可能。
2.不要只往一個方向旋轉扭控導管,導管頭端難以扭控時不要多圈旋轉。
3.避免使用二號導管,注意效期,避免使用材料老化、質脆導管。
4.過度迂曲的入路血管,導管扭控困難時,可以將泥鰍送入導管內加強支撐。
5.從包裝內取出導管時,切勿使導管打折,一旦發生,務必告知術者,最好重新再開一條新導管,以防止進入體內后,扭控力積聚在導管受損處導致彎折。
關注“鐘書醫生”公眾號:專治腦血管病,科普醫學知識,追求文明生活!
來源:神經質是金字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