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近年來,大新縣龍門鄉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將香米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通過全產業鏈升級、品牌建設和聯農帶農機制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產業興村之路。
科技賦能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龍門鄉以標準化種植夯實產業根基,全鄉水稻種植面積達 5600 余畝,實行早稻與晚稻輪作模式。通過引進高產優質品種(如 “野香 2 號”)、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實現畝產提升 30-50 公斤,大米價格每斤提高 0.2 元,農戶每畝增收 100-200 元。
例如,西寧村通過規模化種植和機械化作業,香米畝產從原來的 450 公斤提升至 500 公斤,2024 年上半年累計銷售香米 5800 余斤,帶動 8 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 63.18 萬元。
全產業鏈布局提升附加值
鄉黨委政府以村集體經濟為紐帶,投資建設香米加工廠,購入 3 臺大米包裝機,實現從種植、收購到加工包裝的全鏈條自主經營。
2023 年爭取 70 萬元專項資金建設 1000 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升級加工設備,日加工能力提升至 15 噸。
通過 “黨支部 + 合作社 + 農戶 + 企業” 模式,構建 “統一生產、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統一銷售” 的發展格局,產品分為禮盒裝、量販裝等多種款式,并融入筍干、山茶油等特色農產品組合銷售,2024 年銷售額突破 16 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 6 萬元。
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
龍門鄉著力打造本土特色品牌,以 “龍門大米” 為核心,通過電商平臺、縣域展銷館和商超對接拓寬銷售渠道。
2024 年與電商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計劃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模式擴大市場覆蓋。
同時,依托 “832 平臺” 和崇左市扶貧超市,香米成功進駐全國扶貧產品網絡銷售體系,2024 年上半年通過單位認購、企業代銷等方式售出 3.4 萬斤,銷售額 6.3 萬元。
聯農帶農機制激發鄉村活力
產業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戶:一方面,通過訂單農業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2024 年帶動 503 戶農戶擴種香米 1023 畝,戶均增收約 3000 元;另一方面,加工廠提供 230 余個常年務工崗位和 580 余個臨時崗位,務工群眾年增收約 2 萬元。
此外,村集體通過 “四議兩公開” 程序與企業合作發展養牛、中草藥等產業,2023 年 8 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 5.5 萬元,形成 “一業帶多業” 的聯動效應。
未來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龍門鄉將持續延伸產業鏈條,計劃三年內打造千畝香稻示范基地,配套建設稻米加工廠和農耕文化體驗區,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同時,探索 “水稻 +” 模式,發展稻田養魚、富硒大米等生態循環農業,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通過整合人才資源,引入致富能人領辦產業項目,開展香稻種植培訓,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如今,龍門鄉的香米產業已從傳統種植向現代化、品牌化轉型,成為帶動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真正實現了 “小香米” 撬動 “大振興” 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