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經讓你腎上腺素飆升的馬斯克,是不是越來越變味了?
他活成了我們熟悉的樣子。 一種,讓人心底發冷的,熟悉。
你細品。一個能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男人,怎么會掉進泥沼,去折騰那些凡人俗事?這,難道就是英雄的宿命?
他沒死。 只是那個曾照亮我們前路的科技狂人,正一步步,沉入凡塵。
此刻,我望著屏幕上他那張略顯疲憊的臉。心中一陣發空。那不是失望,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種更深沉的、近乎宿命般的悲涼。他曾是我們相信能夠創造超越一切世俗紛爭的,最后一點光亮。他的“神性”隕落,又何嘗不是我們內心深處,某種理想信仰的轟然坍塌?
這像極了一場盛大的告別。 告別那個我們曾經如此渴望的未來。告別那個我們以為,可以永遠純粹的英雄。
甚至,此刻,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想要悼念什么, 悼念誰。
神性高光
那道光,曾照亮我們以為的遠方。
你還記得他嗎?那個曾經偏執到近乎殉道的馬斯克。
2018年,特斯拉Model 3產能爬坡,被他稱為“生產地獄”。億萬富翁馬斯克,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指點江山,而是親自接管制造工程,睡在弗里蒙特工廠的冰冷椅子上,一連三年。工廠外,他搭建起“簡陋的生產帳篷”,沒有機器人,沒有固定墻壁,被媒體譏諷為“除了戰區修車的軍人,沒人見過這樣的設施”。當那些號稱能解決一切的自動化機器人接連失效時,他沒有猶豫,下令關閉所有機器人,恢復人工操作。他像個瘋子一樣,親自跑遍工廠的每個角落,和一線團隊一起生活、工作,甚至睡在地板上。只為啃下那個被所有人認為“不可能”的硬骨頭。那時候,他的眼中只有技術,只有產品,只有那個“讓電動車走向大眾”的樸素愿景。
那是他“神性”最閃耀的時刻。也是我們集體信念被點燃的時刻。他像一個苦行的僧侶,為了一個近乎宗教般的信仰——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將生命的種子播撒向宇宙深處——而燃燒自己。
你還記得2016年他那個關于火星移民的演講嗎?他站在臺上,勾勒著將100萬人送上火星的藍圖。那不是天方夜譚,而是被他用精確的數字和技術細節,已經描繪得觸手可及。他要將每人前往火星的旅行費用從100億美元降至20萬美元,那價格,仿佛一套美國普通房子。他說,這就像單細胞生物進化成動植物,第一只海洋生物爬上陸地一樣,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是生命進化的關鍵節點。他甚至細致地設計了42臺發動機的超級火箭,單次就能運送百人。
那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超越凡俗的強大磁場。他是不顧一切的開拓者,是永不停歇的創新機器,是把科幻照進現實的魔法師。他的每一步,都帶著一種近乎蠻荒的生命力,沖擊著傳統世界的邊界。他仿佛天生就不屬于地球的瑣碎。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他讓我們相信,這世上真的有一種力量,可以超越資本的逐利,超越政客的短視,超越人性的狹隘。這種力量,叫做創造。它曾是我們的燈塔。是那份“創造比斗爭重要”的樸素信仰的具象。
然而,這道光芒,正在以令人心碎的速度,黯淡下去。
而我們,也跟著那道光的遠去開始疑惑,那份純粹的信仰,是否終究只是:海市蜃樓?
凡俗墜落
凡塵的引力——那顆星,如何墜入世俗泥沼?
馬斯克,這個曾經的“神”,正被地球的引力死死地拽住。他曾發誓要超越的世俗與喧囂,如今,成了他的新戰場。
你以為他還在埋頭攻克新的技術難題?還在為SpaceX的下一代星艦迭代不眠不休?
錯了。
他正一頭扎進他曾經嗤之以鼻的凡人政治泥沼里。而且,樂此不疲。
2025年7月。只因一項稅收支出法案,他能與美國總統公開撕破臉。炮轟該法案為“令人作嘔的丑惡之舉”。這種直白而強烈的政治對抗,早已超出了一個商業領袖的邊界。你甚至能從他的話語中,聽到一股近乎偏執的憤怒。那不是對技術路線的爭執,而是赤裸裸的權力對抗。他甚至直接威脅:“如果該法案通過,我會立即創立新政黨,讓支持該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在初選中失敗,就算這是我在世上做的最后一件事。”
這番話。聽起來多么像一個被激怒的政客,而不像一個冷靜、超然的實業家。
他說話算話。僅僅幾天后的7月5日,“美國黨”就正式成立。口號是“還給你們自由”。它的綱領,不再是宏大的科技愿景。而是充滿了凡人政治的瑣碎與算計:減少債務、用AI和機器人裝備現代化軍隊、減少監管特別是能源領域、維護言論自由、支持生育政策……這些詞句。讀起來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你可以在任何一個普通政客的口中聽到。那個曾經要“送人類上火星”的男人,此刻,卻沉迷于在地球上“搞政治”。
這,就是一場曠世的“凡人化”雪崩。
他不再是那個不問世俗的創造者。他只是個被世俗纏繞的“斗爭者”。一個極致的工程師、一個夢想家,他的稟賦本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非政治性地擺平問題。他把火箭送上天,現在卻熱衷于在泥地里和人肉搏。這本身,就是一場降維打擊。你見過哪個絕頂高手,會把自己的絕世武功,用在街頭斗毆上?
這,選錯了戰場。而最悲哀的是,他似乎樂在其中,甚至以此為傲。他不再是那個孤獨的先行者,而是成為了喧囂人群中的一員,用最消耗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份從“神壇”到“泥沼”的墜落,讓人心生悲戚。我們曾經以為,有些人的格局,是能超越那些低維的紛爭的。
現在看來。
我們錯了。
我錯了。
代價反噬
俗人化的代價——天賦的枯萎與靈魂的磨損。
這份“凡人化”的引力,正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反噬著馬斯克曾經擁有的輝煌。它不僅消耗了他的精力,更腐蝕了他天賦的鋒芒,磨損了他曾經純粹的靈魂。
精力與時間:
你以為一個人的精力是無限的嗎?一個同時管理特斯拉、SpaceX、X、xAI等多個超巨型公司的人,如今還要加上一個全新、耗資巨大的政治黨派。這本身就是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就是,曾經以“不可能的時間表”而聞名的男人,現在卻在不斷地“跳票”。“馬式跳票”成了常態,去年夏天承諾的Grok 3,結果又跳票了。這不再是簡單的技術難題,更是精力分散、資源錯配的直接體現。他不再專注于一個核心目標。而是像一個多頭下注的凡人,試圖在所有領域都“贏”。
金錢與市場信仰:
市場,是馬斯克“凡人化”最直接的見證者。曾經,他的每一個推特,每一個發布會,都能讓市場為之瘋狂,特斯拉的股價一路狂飆。那是投資者對他“神性”的狂熱信仰。
可現在呢?
特斯拉的股價,在2025年至今累計下跌約30%,從歷史高位更是腰斬52%。這不是普通的市場波動,而是市值的大規模蒸發,是真金白銀的血淋淋代價。你甚至不用看復雜的財報,只要看看這冰冷的數字,就能感受到那份信仰的崩塌。華爾街的眼睛早已看得清楚,韋德布什分析師Dan Ives那句警告,像一記悶棍:“投資者對馬斯克持續涉足政壇精疲力竭。”你聽聽,連那些曾經的“死忠粉”都開始觀望了,他們在社群里抱怨特斯拉從“科技股”變成了“政治股”。這份疲憊,是對一位曾經“神祇”的最高反噬。
推特(X)的境況更是慘烈。簡直是一部現實版的“自毀長城”。在馬斯克的“政治表達”和“內容審核水準”爭議下,2024年第二季度X在美營收1.14億美元,比第一季度銳減25%,同比更是恐怖地暴跌53%。X公司甚至公開指控,那些曾經的廣告商們“集體扣住”了數十億美元的廣告收入。這不再是商業上的競爭失利,而是因為一個領導者的個人爭議,直接導致了核心業務的崩盤。這是用真金白銀,在為他的“凡人化”買單。
一個曾經要改造世界的男人,如今卻被他所“改造”的世界所反噬。這,才是真正的悲情。
歷史映照
宿命的回響——天才的墜落,并非因為失敗
這出悲劇,并非沒有前車之鑒。
你以為只有馬斯克會掉進這樣的陷阱嗎?
我們總以為天才是向上突破的。但他們最終的命運,往往是像凡人一樣墜落。不是因為失敗。而是因為,忘了回頭。忘了那份最初的純粹。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人類科技史上另一位“牛人”、第一發明家愛迪生。他曾因發明了白熾燈,照亮了全世界,也一并照亮了他自己的商業帝國。從賣燈泡,到架電網。在他64歲那年,愛迪生創辦了自己的愛迪生電氣公司。從一位“發明家”,搖身變成了一位“企業家”。
而更重要的,是這一轉型的成果如何?這樣說吧,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在成為電力公司老板后,就再沒有在發明創新上有過任何重大建樹。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當馬斯克“部長”熱衷于政治舞臺,他會不會也將自己的靈魂從“特斯拉”和“SpaceX”中抽離,讓“筷子回收火箭”成為其創新的休止符?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歷史的諷刺遠不止于此。
因為愛迪生的電力公司的核心業務是直流電技術,當后來居上的交流電技術開始出現時,“企業家”愛迪生便開始瘋狂地加以反對。他借用自己的威望四處演講游說,堅稱交流電什么用都沒有,只能用來做電刑殺人!事實上,他和他的助手確實親手公開電死了很多小動物,以證明交流電的“危險”。他不再是那個專注于發明的科學家,而是一個為了商業利益和個人聲望,不惜采用極端手段的“凡人”。
但最終,事實勝于雄辯,交流電的高效不是愛迪生的電椅可以抹殺的。大結局是,“愛迪生電氣公司”被自己的董事會引以為恥地更名為后來更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
這難道不會也是馬斯克“部長”的未來?一個被商業和政治綁架,最終失去其本來面目的悲劇。
從一個純粹的創造者,走向世俗的權力斗爭,這似乎是一個偉大靈魂的宿命,一個難以逃脫的陷阱。當一個人的全部生命重心,從“創造不可能”轉向“控制與對抗”,從“改造世界”轉向“征服人群”,那份最初的“神性”就會被一點點磨損,最終變得面目全非。這是一種巨大的悲劇,因為它耗散了人類最寶貴的創造力,也消解了我們對“天才”這種生物的最后一點純粹幻想。
我們總以為,他們會一直向上,一直突破,成為我們精神的錨點。
但最終。
他們也逃不開人性的引力。 逃不開世俗的泥沼。
集體哀悼
一場關于「失去」的集體悲嘆
馬斯克,這個曾經的“神”,正在走向凡人。
他之所以能被“封神”,并非僅僅因為他的財富或成就。更在于他代表了人類對突破極限、對宏大敘事、對不問世俗、專注于創造的終極渴望。他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力,是這個時代難得的“神性”符號。他讓我們相信,創造,真的可以比斗爭更重要,更偉大。
然而,當他一步步走向凡人,卷入最消耗的世俗紛爭,這種“神性”的形象便無情坍塌。我們對未來、對突破的集體想象空間,也隨之被無情壓縮。這不再是他一個人的選擇。而是我們目睹了一個時代符號的異化。
一場不無遺憾的,沉淪。
我們并非在批判他。
而是在哀悼。
哀悼那份我們曾寄托在他身上的,關于人類未來的純粹幻想。哀悼那份“創造比斗爭更重要”的,曾經如此清晰的信仰。當那份信仰的光芒逐漸熄滅,我們心中,也真真切切地空了一塊。
你有沒有想過,每一次天才的墮落,都是一次人類集體夢想的崩塌。
馬斯克在走向凡人,他終究,還是回到了地面。
而那份曾經照亮我們內心的光。 也隨著他一起。 緩慢地。 黯淡了下去。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