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舉辦的全省綠美點建設管理技術培訓班上了解到,自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深入推進以來,廣東各地加速推進綠美點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設綠美點193個,其中高水平打造精品綠美點32個,啟動建設綠美帶6條,為群眾提供更多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的綠色開敞空間。
■環南昆山—羅浮山綠美帶。
新建一批郊野公園山地公園綠美點
綠美點是展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綜合效益”成果的“展示窗”“樣板房”。全省各地積極加快綠美點建設進度,謀劃嶺南國防教育基地綠美點、河源龍川縣龍臺山郊野公園綠美點、環南昆山—羅浮山綠美帶等標志性工程。同時,各地還充分利用城鎮周邊的山地、集體林地、果園和廢舊礦山等,推動新建一批郊野公園、山地公園綠美點,以小切口牽引帶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向縱深開展。
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省綠美點年均種植鄉土闊葉樹種苗木900多萬株,配套基礎設施700多處,舉辦綠色文化、生態科普等活動4000多場,綠美點混交林比例持續提升,體育健身、休閑露營、森林音樂會等多元綠美新場景持續涌現,生態產品供給更加豐富,進一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為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生態底色。
按照任務要求,全省57個縣(市)將至少各新建1個郊野公園、山地公園類綠美點,并將其納入縣城規劃設計。同時,各地要在轄區內選取1-2個綠美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景觀優美、群眾喜愛的精品綠美點,力爭“建出成效、建成亮點”。
突出地方綠美特色打造綠美帶
廣東省林業局明確,各地要加強統籌謀劃,科學合理設計,發動各方參與,突出地方綠美特色。各地要通過集中地區資源,聚焦補短板、強特色、揚優勢,結合“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典型村綠化,以新建郊野公園、山地公園等綠美點和自然保護地為重要節點,以主要通道、綠道、古驛道、碧道等為線,系統整合沿線森林、濕地、古樹、古村落、紅色革命和人文歷史等生態文化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打造綠美帶。
廣東省林業局指出,地方政府是綠美點建設的責任主體,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是綠美點建設的牽頭推動部門,各地要加強部門溝通協調,抓好問題整改,推動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到綠美點建設中來。同時,各地要加強運維管理和資金管理,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實實在在的綠美景觀,用好建設成果,讓綠美點成為“兩山”轉化的實踐陣地,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鏈接
廣州逕下村綠美點:
山水林田“顏值”飆升
夏日里,記者走入廣州市黃埔區逕下村綠美點,頓覺一陣清涼。
遠處,青山疊翠,深深淺淺的綠掩映;近處,長短寬窄各不一的葉片在微風中“叮當”碰撞。一條淺灰色步道時隱時現。徒步愛好者可沿之深入群山,親近森林,在綠色斑斕中感受自然之美。
外來媳婦、村兩委干部陳曉君告訴記者,她剛來這里的時候,逕下還是一片凋敝的形象。“很多個雜亂無章的魚塘,周邊野草叢生。”
得益于鄉村振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百千萬工程”,逕下依托山、水、田等自然生態資源;紅色革命老區等文化資源;逕下院士谷、黃埔創新學院等科技資源,開展濱水景觀建設,打造宜人濱水空間,發展生態教育科普。
走訪中記者發現,今夏,每到周末有不少老廣呼朋喚友來此避暑。飲茶、采摘、騎行、垂釣、觀景……車行人行,四通八達。累了,到驛站歇息;餓了,就進農莊吃飯。如今,以逕下東湖為核心,村里形成山環水抱、藍綠交融的格局。山水林田“顏值”飆升,逕下人驚覺擁“綠”即獲“美”。
來源:新快報記者 王彤 通訊員 林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