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周家浜濱水空間的“新涇歷史憶空間”已完成全面升級改造,將于近期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以新涇村宅歷史為主要展出內容的文化地標,經過兩年精心打磨,將以更豐富的內容、更立體的形式、更深沉的情感,帶領市民穿越時光隧道,全方位探尋新涇鎮的歷史記憶,特別是那些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傳統村宅的獨特印記。
“新涇歷史憶空間”的前身是“新涇鎮發展史陳列館”。自2003年建成至2024年,走過二十余載,該陳列館雖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新涇鎮的發展歷史,但受限于當時的條件,展出的物品及呈現的歷史內容相對單薄,其內容和形式已難以承載這片土地日益厚重的歷史積淀與情感訴求。
為了更全面、深入地展現新涇鎮的歷史變遷,尤其是村宅的發展歷程,2024年起,新涇鎮政府特別召集了一批對新涇鎮有著深厚情感的老新涇人,組建專業隊伍,開啟了長達兩年的歷史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
在籌備過程中,新涇記憶群的志愿者們用腳步丈量歷史,深入社區、走訪居民,前后采訪咨詢了近900位歷史親歷者、老居民、相關知情人,廣泛收集各類相關資料和問題。志愿者們以近乎“考古”的嚴謹態度,對海量關于村宅格局、生產生活、民俗風情的點滴細節進行了地毯式收集、系統化梳理和精益求精的校對。這份對歷史的敬畏與執著,確保了“憶空間”所呈現內容的真實性、生動性與全景性,讓消逝的村宅光影得以清晰重現。
全新打造的“新涇歷史憶空間”,其展陳設計緊密圍繞“村宅分布”和“時間脈絡”兩條主線展開。參觀者在館內,可以通過記錄新涇不同時期面貌的歷史圖片與視頻,展示老一輩使用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糧票等時代特征鮮明的實物展品,復原歷史場景并解讀村宅演變的手繪場景與文字說明,以及營造特定時代氛圍的背景音樂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涇地區過去的村宅歷史。
值得期待的是,展館還巧妙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對珍貴的歷史場景進行創新性修復與再現。屆時,參觀者或許能“親眼目睹”在消失的村田里,百姓們辛勤勞作的生產畫面在眼前“活”起來,獲得一種跨越時空的奇妙對話體驗。更多精彩細節,有待觀眾親臨現場解鎖。
正如展館前言中所寫:“村宅,是歲月沉淀的人文印記,更是新涇歷史的鮮活載體。新涇的村宅變遷,串聯著地域演進的歷史脈絡,在時光中訴說著人與土地的深情。”如今,新涇鎮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不斷前行,村宅的“過去”漸漸成為歷史。而這個歷史憶空間,正是為了留存這份鄉愁,將那些“若隱若現”的村宅光影定格,讓今天以及未來的新涇人都能了解這段珍貴的歷史。
“新涇歷史憶空間”開放后,歡迎各位市民朋友前來打卡參觀,一同尋找屬于新涇的獨特記憶,在村宅的蛻變中重拾鄉愁,謳歌時代,展望未來。
撰稿/攝影:季佳佳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