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紐約時報》7日報道,特朗普稱美已基本達成收購TikTok美分公司協議,將于7日或8日與中方磋商,且交易可能需中方批準。特朗普此前的表態,讓持續數年的TikTok在美命運之爭再度升溫。此前,美國三度延長對TikTok的“不賣就禁”法案執行寬限期,最新期限延至9月17日。這一系列操作,始于2024年拜登簽署的相關法案,該法案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字節跳動在今年1月19日前出售或剝離TikTok。
潛在買家身份成謎。特朗普只說是一群“非常富有的人”,彭博社則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向甲骨文、黑石集團和安德里森·霍洛維茨組成的財團。相關方對此均未回應。按潛在協議,新外部投資者將持有合資企業50%股份,現有投資者持股約30%,字節跳動持股降至略低于20%,以符合法案規定。但《紐約時報》提出疑問,這筆交易是否符合美國國會要求,尤其是在字節跳動不分享算法的情況下。
特朗普(資料圖)
TikTok自身也在做著準備。美國科技新聞媒體The Information 6日報道,TikTok正為美國用戶開發新應用,計劃9月5日在美國應用商店上線,舊款應用將于2026年3月停止服務,美國用戶需下載新應用才能繼續使用。財經媒體“英為財情”指出,這涉及1.7億多美國用戶,如此大規模的用戶遷移并不常見,TikTok同樣未回應此事。
中方在涉TikTok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明確。7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多次闡明原則立場。此前,無論是1月TikTok陷入暫停運營風波時,還是6月特朗普第三次延長寬限期后,中方都強調,企業運營和收購應遵循市場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涉及中國企業的,需符合中國法律法規。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一系列動作,被不少人解讀為在為訪華制造籌碼。他不止一次放風要訪華,此次連續就收購TikTok表態,時機耐人尋味。TikTok的推薦算法被中國列入《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出售TikTok實質上可能違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特朗普未必不清楚這一點,拿此事說事,或許是想在談判中爭取更多利益。
從TikTok在美發展來看,其用戶規模驚人,超1.7億月活用戶中,過半是35歲以下年輕群體。特朗普團隊曾借助TikTok的競選內容獲得大量傳播,互動率遠超傳統平臺,這里是他挽回年輕支持者的重要戰場。2024年巴以沖突中,TikTok因大量呈現加沙平民視角,觸怒美國權勢階層。這些都讓特朗普對TikTok格外“上心”。
美國國會(資料圖)
2025年2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成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明確將TikTok列為收購目標。6月底,他在福克斯新聞專訪中高調宣稱已為TikTok找到買家,反復強調是“一群非常富有的人”,承諾兩周后揭曉身份,引發全球科技界和政界連鎖反應。這場博弈背后,是兩種監管哲學的碰撞。美國不斷通過行政命令設置障礙,中國則通過既有法律框架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特朗普提及中國審批環節,客觀上承認了國際商業規則,與他此前單方面設定出售期限的做法形成對比。
技術安全問題是核心爭議之一。確保美國用戶數據完全本地化存儲,是交易成功的基本前提。這種技術架構調整,需要平衡美方“安全關切”和中國技術出口紅線。業內對交易前景看法不一。部分人認為特朗普表態有讓步意愿,他不僅三次延后期限,還預測中方“很可能會批準”。但質疑者指出,今年春季類似交易因美方加征關稅被中方叫停,此次“超級富豪集團”介入能否打破僵局存疑。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還曾主張美國政府應從交易中獲取“很大一部分資金”,理由是“美國讓這筆交易成為可能”。這種邏輯缺乏國際貿易規則依據,卻暴露其將商業交易政治化的意圖。據華爾街分析師測算,TikTok美國業務估值達350億至600億美元,若交易成功,將創下近年科技并購買賣紀錄。
另外,202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剝離法案中“外國對手控制”的認定標準,至今存在法理爭議,這也可能成為交易落地的障礙。全世界都在等待兩周后買家身份揭曉,而這場持續數年的博弈,最終走向不僅關乎一個應用的命運,更測試著國際經貿規則在新技術時代的適應性邊界。中方的態度已很明確,一切需按市場原則和中國法律法規來,這場數字時代的政治經濟博弈,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