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Headline
高盛:政策推動中企分紅將創下歷史紀錄
摩根大通:央行對中間價調控表現非對稱特征
摩根大通:中國的貿易順差將繼續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在多個新興市場終端需求中的滲透率均在上升
特朗普威脅加征50%關稅,美國銅價創下歷史新高
機構:關稅通脹壓力因美國高庫存而被推遲
美國六月小企業樂觀度下降,稅負成首要問題
德銀:新關稅威脅將推高美國平均稅率
達拉斯聯儲:移民限制將拖累美國GDP
美國首次購房者數量暴跌至二十年均值一半
美國房地產市場面臨價格、租金、空置率三重壓力
貝萊德巨資收購HPS,欲主導私募信貸市場
歐洲高風險貸款市場因買方無利可圖而遇阻
保加利亞獲批于2026年加入歐元區
日本投資者五月大舉拋售外股,涌入美債
全球貿易放緩將普遍壓制新興市場貨幣
印度電動車明星Ola上市后陷入危機
全球央行已進入持續的凈降息周期
中國
1.高盛表示,受政策推動,中國上市公司(含A股、港股與中概股)2024年的股息派發總額已達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剔除虧損企業后,當年的整體股息支付率從十年平均的31%升至39%。高盛預計,在盈利增長和派息率進一步提升的共同作用下,2025年中國公司的總分紅規模有望再增10%,達到創紀錄的3萬億元人民幣。
來源:高盛(《奏響中國現金交響樂中的回報樂章》,)
2.摩根大通表示,央行在設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時,表現出一種結構性的“非對稱”偏好,即央行傾向于允許人民幣升值,但會更強力地抑制人民幣貶值。當市場力量推動人民幣升值時,中間價會順勢跟進;但當市場推動人民幣貶值時,中間價的調整幅度則遠小于市場變化,顯示出明顯的阻力。
來源:摩根大通(《中國本地市場周報:去美元化進程中中國企業仍然落后》,)
·不過,與以往相比,本輪周期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受到了更嚴格的控制,當前中間價對外部匯率變化的敏感度(貝塔系數)顯著低于過往,表明官方對升值節奏的控制更為審慎。
來源:摩根大通(《中國本地市場周報:去美元化進程中中國企業仍然落后》,)
3.中國的貿易結構正在發生一項長期轉變:用于加工貿易的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比重,已從2010年的30%大幅降至2024年的15.7%;與此同時,使用進口料件的加工貿易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重,也從2010年約40%的水平穩步下降至17.5%。這一趨勢并不僅是國內需求疲軟的短期表現,而更多地反映了中國制造業升級和本土產品對進口商品實現替代的長期成果。由于出口增長對進口的依賴度顯著降低,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被結構性放大,其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2024年達到了30%,在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高達40%。摩根大通判斷,盡管未來美國的高關稅會削弱凈出口的貢獻,但得益于這一強大的結構性支撐,預計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25年仍將創下歷史新高(超過去年接近1萬億美元的記錄),并為全年GDP增長貢獻約0.6個百分點。
來源:摩根大通(《中國:2025年年中經濟展望》,)
4.過去兩年,中國出口量就增長了20%,遠超全球其他地區6%的增速,這是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出口表現最為強勁的一段時期。此次出口激增絕大部分流向了新興市場,目前新興市場已占中國總出口和貿易順差的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多個新興市場終端需求中的滲透率均在上升,表明這是一種結構性轉變,而非簡單的“轉運”效應。
來源:瑞銀(《中國出口激增對全球的影響》,)
5.在過去二十年中,外資企業在中國工業資產、銷售及出口中所占的份額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這一趨勢反映了中國通過要求外資企業將高科技生產和研發本地化、作為其市場準入條件的長期策略取得了成功,這使外資企業用在華生產替代了對華出口,從而降低了中國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來源:杰富瑞/榮鼎集團(《“中國制造2025”是否成功》,)
美國
1.受特朗普宣布將對銅進口加征50%關稅影響,美國銅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單日暴漲13%,為1968年以來最大漲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重申8月1日為達成貿易協議的最后期限,稱“不會再有延期”。此外,他在內閣會議上表示,可能對藥品征收最高達200%的關稅,并將在兩天內向歐盟發函,若無法達成協議,將面臨高額關稅。
來源:華爾街日報
2.近期美國關稅上調對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傳導效應迄今較為溫和,傳導率僅為15%。但這并非因為關稅無效,而是由于企業為應對貿易戰而提前建立了大量庫存,使庫存銷售比升至高位,從而獲得了緩沖時間。因此,TS Lombard認為,關稅帶來的通脹壓力只是被推遲,而非被取消,未來隨著庫存消耗,其影響或將逐漸顯現。
來源:TS Lombard
3.美國6月NFIB小企業樂觀指數降至98.6,略低于5月的98.8及市場預期的98.7,仍略高于51年長期均值98。指數下滑主要受報告庫存過剩企業比例上升所致。19%的小企業主將稅負列為首要問題,較上月上升1個百分點,為2021年7月以來最高;勞動力質量和成本仍為主要擔憂。預計未來營商環境改善的企業凈占比降3個百分點至22%,預計實際銷售上升的凈占比降至7%,計劃未來6個月資本支出的比例降至21%。不確定性指數則回落5點至89。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4.據德意志銀行的估算,美國最新新增的關稅威脅將使平均關稅率升至約18.7%,高于上周的約17%。上周的平均關稅率已包括特朗普設定的10%基準關稅以及針對汽車、鋼鋁等產品的額外關稅。盡管這一新水平仍低于4月擬全面實施的“解放日”關稅方案(當時計劃將平均關稅率提高至22%以上),但其通脹推動效應和經濟擾動風險仍然不可忽視。
來源:華爾街日報
5.根據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的一項研究,特朗普政府的移民限制及驅逐行動,預計將導致2025年美GDP增速下降約0.8個百分點,同時小幅推高通脹。研究發現,對經濟增長造成沖擊的最大因素(占93%)是跨越邊境的新移民急劇減少,而非內部驅逐行動。
來源:Bloomberg
6.根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2024年美國購買現房的首次購房者數量大幅萎縮至110萬人,這一數字僅為過去20年平均水平(約200萬人)的一半左右。
來源:華爾街日報
7.美國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多重下行壓力:住宅和商業地產價格指數均已見頂回落;房屋租金的年化增長率已放緩至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同時,租賃和自有住房的空置率在持續攀升,逆轉了長期下降的趨勢。
來源:TS Lombard
8.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周二完成了對私募信貸巨頭HPS Investment Partners價值120億美元的收購,旨在確立其在快速增長的私募市場的核心地位。此次收購對貝萊德至關重要,因其2018年對Tennenbaum Capital的同類收購被視為一次“災難”,留下了表現不佳、壞賬率高企的投資組合。相比之下,HPS的業績表現優異,其管理資產規模自2016年以來增長近四倍,達1570億美元。HPS團隊將接管貝萊德整個私募信貸業務,并有望利用其成功產品開拓零售投資者市場。
來源:金融時報
9.根據彭博報道,Meta公司已收購全球最大眼鏡制造商EssilorLuxottica近3%的股權,交易價值約30億歐元,旨在深化雙方在人工智能(AI)智能眼鏡領域的合作。此舉是Meta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AI戰略的關鍵一環,希望借此打造自主硬件,以擺脫其應用程序和服務對蘋果、谷歌等競爭對手設備的依賴。雙方此前已合作推出多款智能眼鏡,該交易將使Meta獲得關鍵的制造知識和全球分銷網絡。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歐洲
1.歐洲高風險貸款市場的發行熱潮正遇阻力,德國公司Synlab因定價過低,被迫撤回了其10億歐元的再融資計劃。市場突然降溫的核心原因是,作為此類貸款的最大買家,擔保貸款憑證(CLO)的利潤空間已被嚴重擠壓。由于貸款利差(即CLO的利潤來源)已收窄至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導致其投資幾乎無利可圖。這種來自投資方的壓力,已迫使其他公司在近期發債時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利率來吸引資金。
來源:Bloomberg
2.歐盟財長周二最終批準了保加利亞于2026年加入歐元區的申請,該國將成為歐元區第21個成員國,這也是克羅地亞之后近十年來歐元區的再次擴張。保加利亞政府表示,采用歐元將有助于提升該國(作為歐盟最貧窮成員國)的生活水平,但此舉在國內引發了對物價上漲的擔憂和抗議。目前歐盟成員國中,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國仍選擇保留本國貨幣以維持貨幣政策主權。
來源:Bloomberg
3.愛爾蘭2025年第一季度GDP終值環比增長7.4%,雖低于9.7%的初值,但較上季上修后的4.5%顯著加速,為2021年一季度以來最快增速。增長主要來自跨國企業在美國關稅生效前集中出口,其中外資企業產出飆升13.6%,全球化工業部門產出增長16.5%。同期本土經濟溫和增長2.0%。國民總收入(GNP)則下滑7.2%,遠差于此前估值的2.1%降幅。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亞太
根據日本財務省周二公布的數據,由于全球貿易談判進展不及預期,日本投資者5月當月凈賣出價值1.99萬億日元(約136億美元)的外國股票,創下2024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月凈賣出規模;與此同時,他們凈買入了價值1.89萬億日元的海外債券。
來源:Reuters
·根據日本央行周二公布的另一份詳細數據顯示,日本投資者在5月份的海外債券購買活動主要集中在美國市場。當月投資者凈買入了3.31萬億日元的美國債券,創下九個月來最大買入規模。
來源:Reuters
新興/前沿市場
1.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長與其貨幣的有效匯率(NEER)表現之間,歷來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然而,2025年下半年,分析師預計受中美兩國逆風影響,全球貿易將顯著放緩。基于出口與匯率的歷史關聯,預計這一貿易放緩將對新興市場貨幣構成普遍壓力。
來源:瑞銀
2.由軟銀集團投資的印度電動車明星初創公司Ola Electric,在IPO后不到一年便陷入危機。該公司的電動汽車項目未能啟動,其核心產品電動滑板車則因頻發的質量與安全問題(如自燃)導致公司虧損加劇、市場份額遭侵蝕。其股價今年已暴跌超過52%,在印度基準股指中表現墊底。目前該公司正面臨嚴重的現金消耗問題,并尋求170億盧比的貸款,其創始人也不得不追加現金以補足質押股權的保證金。
來源:Bloomberg
3.得益于投資者對尼日利亞經濟改革的信心增強,該國貨幣奈拉正與其主要外匯收入來源石油的價格走勢脫鉤。盡管油價自3月以來大幅下跌并維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下,但奈拉匯率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穩定,交投于約1530奈拉兌1美元。奈拉的穩定主要歸因于多項因素:經濟改革吸引了資本流入;非石油出口增加;以及一座大型新煉油廠投產,降低了對進口成品油的依賴。
來源:Bloomberg
全球
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在經歷了2021-2023年的大規模同步加息周期后,已于2024年轉入凈降息周期,并在2025年得以持續。
來源:TS Lombard
大宗商品和能源
1.2025年全球煉廠的柴油產出比例持續低于歷史平均水平,這主要歸因于OPEC+此前的減產策略改變了全球原油的供應結構。由于沙特和俄羅斯削減了更適合生產柴油的重質原油供應,導致全球原油整體“變輕”,煉廠從每桶原油中能提煉出的柴油隨之減少。預計美國柴油低庫存的狀況將持續至第三季度末,而歐洲的供應緊張可能更久。盡管未來OPEC+增產或能提供緩解,但夏季熱浪和颶風季仍對煉廠穩定生產構成威脅。
來源:Bloomberg
2.根據彭博監測的油輪追蹤數據,在截至7月6日的四周內,俄羅斯海運原油的日均出口量降至312萬桶,為今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國內煉油廠的原油加工量增速(+14萬桶/日)超過了原油產量的增速(+6萬桶/日),導致可供出口的原油減少。由于俄羅斯原油產量的增長受到其在OPEC+框架下承諾的限制,因需要彌補此前的超額生產,其未來出口能力獲將持續受限。
來源:Bloomberg
說明:本專欄所選取的任何信息均僅反映所列示機構或分析員的觀點,不構成對任何人和機構的投資建議,不能成為或被視為交易任何證券產品的邀請及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