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天民將軍題:曾任解放軍審計署副審計長、中國核子試驗基地副司令員。現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會長。)
2025年5月,在浙江“飛神集團”的安排下,李堯治來到永康古村落采風調研。他來到素有“人間仙境”的方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大陳村”,國家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厚吳村”,圓周村“永康小長城”。他說:“永康,我是第一次來,以前對永康的映像認為這裏是一個工業城市。走了幾天,沒想到這裏人文這麼厚重。尤其厚吳古村,歷史遺存之豐富,保存之完整,我真的很感動。”
一、 方巖山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山間,薄霧繚繞中,方巖如同一幅水墨畫緩緩展開。從遠處眺望,連綿起伏的紅色巖石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格外耀眼,仿佛大地深處燃燒的火焰凍結於此。這種震撼人心的景象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踏上這片土地,你不僅是在旅行,更是在與歷史對話,在與時間共舞。
以山巖奇特,風景秀麗而聞名遐邇,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山體平地拔起,四面如削,直聳雲天,峻險非凡,遠望如城堡方山,故名方巖。方巖的海拔高度為384米,在宋代以來就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登方巖絕頂》(清代·胡鳳丹) 寫下:絕頂攀登興未闌,群峰環繞似兒孫。 天高雲淡鷹初下,地闊風清鶴自還。 萬古名山留勝跡,千秋偉業在人間。 何時再向巖頭立,飽看東南第一山。
自步雲亭而上為“飛橋”,是一條在峭壁上鑿洞壘石修成的棧道,全長約50米,內傍削壁,外臨深澗,異常險峻。再盤曲而上,約曆六七轉,則見嵯峨巨石,豁然中開。
建閣其上,俗呼“天門”,其勢森嚴雄偉,蔚為壯觀。閣中有一楹聯曰:“天生奇境窺大地,門設雄關瞰山河”。登上天門,依欄憑眺,群山起伏、雲霧縹緲,令人頓生飄然升天之感。跨進天門,山勢平緩,石徑坦蕩,兩旁商販雲集,人稱“天街”,不遠即至廣慈寺。
?永康方巖山的天下糧倉?是由兩座高逾百米的丹霞孤峰組成,峰頂平坦處遺留有古代倉儲建築基址,現存明清時期石砌擋牆三處,展示了古代糧食儲備的智慧??。天下糧倉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古代倉儲建築基址的存在,反映了古人對糧食儲備的重視和管理智慧。此外,天下糧倉所在的方巖山體屬於丹霞地貌,這種地貌特徵使得方巖在自然景觀上獨具特色??。
二、 大陳村
永康大陳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65年前,由陳氏先祖陳旺遷居此地開始?。大陳村位於永康市前倉鎮,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村內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築,包括古祠、古橋和600多年的古樟樹等。
大陳村坐落在曆山之畔,是浙江省永康市前倉鎮下轄行政村,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2019年6月正式入選名錄。2019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2020年3月獲評浙江省第二批省級農村引領型社區,2021年6月其黨支部被授予"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這個擁有338戶、967人口的村落,在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扶持下,大陳人齊心協力,秉承“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山水大陳、美麗鄉村”的品牌形象。
多年以來,通過“最美大陳人”的評比活動, 弘揚孝道、促進鄰里互助、維護家庭和睦,構建和諧民風,村莊文化活動提升了村民凝聚力和社會穩定性。大陳村的工作重心已轉向發展村集體經濟,並制定了未來五年的富村計畫。大陳村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多年榮獲多項殊榮,包括永康市美麗鄉村精品村、永康市民主法治村、永康市文明村等。
在大陳村,生活的節奏似乎放慢了腳步。這裏的居民們依舊保持著古老的生活習慣,隨著日出而作,隨著日落而息。
他們在田野間辛勤勞作,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讓人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平靜與安寧。大陳村的人們遵循古老生活規律,以45家富有詩意的民宿,提供別具一格的住宿體驗。
自五代十國南朝時期(西元952年)建村以來,這裏便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跡,被譽為“三古”的陳氏宗祠、千年古樟和荊州橋,無不訴說著古村的滄桑與韻味。秋日時分,我們踏入這片古樸的村落,盡情領略江南田園的秀美風光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大陳村,這個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與生活的寧靜。
大陳村的美,不僅僅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在於那自然與和諧共生的田園風光。村中的古樟、青石板與小溪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蕩漾著寧靜與和諧的鄉村風情。大陳村,這個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與生活的寧靜。
村中的古屋,歷經滄桑卻依舊古韻猶存。那些由夯土築成的牆面,木制的門窗,無不透露出歷史的厚重與故事的氣息。漫步其中,仿佛每一步都能聽見歷史的回聲,每一處都能成為眼前的風景。
同時,大陳村還彙聚了創意酒吧、書吧、手工工作室等多元化業態,成為了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絕佳範例。豬舍、牛欄等古老建築被巧妙地改造成咖啡館和餐廳,而眾多老夯土房則被精心改造成主題民宿,既保留了傳統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的氣息。傳統建築和現代業態相得益彰,展現了文化的繁榮。
三、 厚吳古村
或許是承繼了先祖澹泊仕路的遺風,在有著典型浙中民居韻道的厚吳村裏遊走,近百處祠宇廳堂、廬墅精舍和古屋老宅像蒙土的珍珠散落在巷弄間,只有走近它,拂去塵埃,細細品味。
待你將樹玉堂,衍慶堂,聚慶堂,為繼堂,存誠堂,蘭花居,屏山精舍,吳庭公祠,司馬第,澄一公祠,古蘇鐵,青藤柴門,禮泉井,桂花居,鎮南殿,古樟樹,千工床等統統轉過看過一遭之後,你會發現,厚吳村的坐落走向坐北朝南,背負錦溪,面臨屏山,佈局有序。房屋幢與幢相連,門廊相通,走廊呈井字形向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對稱伸展,幾百間房連為一片,即使是下雪落雨,鄰里街坊們相互走動也無須帶傘,幢幢房之間高高的山牆是火盜天然的防範,建築的古樸、大氣、精緻、實用,使你不得不感歎先人的勤勉、務實和智慧。
厚吳村始建於明嘉靖26年(西元1547年),占地1140多平方米的吳氏宗祠就在厚吳村的村口。吳氏宗祠為前、中、後三進兩廂,前廳三開間,中廳五開間,後廳七開間。東西兩側廂房有20多間。建築內的抬梁、斗拱、牛腿、雀替、蝴蝶木均刻有花鳥魚蟲人物走獸飛禽等高深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柱頭、穿枋、檁條金珠彩繪,完整無缺。
宗祠的中堂正中懸掛著宗祠的堂號“敘倫堂”,意為思宗親源遠敘倫理綱常;在上中廳內左右兩旁掛著本族祖先歷任的官銜和科舉進士等匾額,意為顯耀門庭;廂房外側回廊四周掛滿100多塊匾額,意在昭示厚吳曾經的傳統和輝煌。澄一公祠是吳氏十四祖吳樟的六個兒子為祭祀先父所建。按厚吳村吳氏宗譜排序,第十四世為澄字輩,而澄字輩吳樟排在第一,公祠由此得名。吳樟為家勤勉,恪守宗規,尚禮守孝,教子有方。吳樟六個兒子以六藝為名,分別是禮房、樂房、射房、禦房、書房和數房,所以澄一公祠也被稱為“六房祠堂”。為祭祀二十四世祖厚吳村吳翰祖而建造的麗山公祠也值得一看。
七八百年的動盪戰火冬去春來使厚吳村在得到失去中始終堅持著宗族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勤儉治家、教子有方、樂善好施的好傳統。在細雨淫浸的早秋,徜徉在白牆黛瓦的這樣一個古意濃濃的村落中,是很容易產生些遐想的。走在滿是歲月苔痕的石板巷弄裏,幾百年的老宅在無聲地訴說它的曾經。窗櫺間門板上,四郎探母,魚躍龍門,喜鵲登梅,代代封侯,三羊開泰這些題材吉祥孝道的精美木雕引導著護佑著這個世風古樸高淳的村落一代又一代人平實安康。
偶爾到來的遊人,也沒有攪亂這裏安謐如一潭靜水的生活。扭頭向敞開著門的老宅門內望去,那個頭髮已然稀疏花白卻依然梳著兩條細細小辮的老婆婆,腳上穿著雨天下地幹活時穿的膠鞋,坐在門口的桌邊擇青菜;再一個院落裏,一個中年女人正在淘米,小雞們在天井裏漫步,大狗在廊下無所事事地倒臥,遊人是客,它們才是主人。
在巷子口,賣鮮肉的中年男人,賣青菜的老婦,賣豆腐的小夥子在張羅自己三三兩兩並不太多的生意,房前屋後的水塘旁,女人們在那塊婆婆的婆婆用過的大石頭上用捶衣棒捶打著永遠也捶打不完的衣物。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厚吳村,可它今天的鮮活生動安謐平實一如過往數百年來的歲歲年年天天。
司馬第最早的主人官至司馬,把他的房子叫做司馬第,想來後人叫出的總統府,部長樓也是這麼來的。司馬第為吳文武所建。吳文武天資聰明,重視家學,七個兒子個個成材先後考中進士、太學生、貢生、廩貢生、州同知等。司馬第廳堂壺存誠堂裏有株高5米、樹徑半米的大鐵樹,據說樹齡400多歲了。
屏山精舍又叫樹玉堂,是吳永頌的私宅,樹玉堂正廳橫樑底部用深浮雕手法雕刻的百鳥朝鳳構件百鳥姿態各異,鮮活生動,令人叫絕。桂花居建於清嘉慶年間,桂花居之所以有名,因為它曾經的主人是書香門第,也因為院子裏的桂花樹開花的時候,半個村子都聞得到。建於清末的蘭花居有百歲歷史,院子的主人從院子建成之日起就種植了許多盆不同品種的蘭花,所以小院就有了蘭花居這個好聽的名字。小院的主人已經換了幾代人,可愛蘭花的雅興一直都沒有變過,每到蘭花花開的春天,蘭花居就會飄出淡淡幽香。
四、 園周村
浙江金華的永康市,隱藏著一個令人驚喜的旅遊景點——園周村的“永康長城風景區”,大家習慣稱之為“永康小長城”。這個長城是園周村自己建造的,真是讓人感歎浙江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來到這裏,你可以感受到一種慢生活的悠閒。在湖邊散步,無論是拍照還是拍人,都能拍出美美的照片。站在城牆上看落日,看萬家燈火亮起,心情都會變得平靜而治癒。
園周自古人傑地靈,出仕者眾。來過園周遊玩過的市民卻不一定知道,園周還出過一位傑出的監察禦史。
通俗一點說,監察禦史類似於現在的監察委員會監察官。監察禦史的職權主要是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園周這位監察禦史名叫周琦,(1417-1457),字宗玉,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戊科孫賢榜進士,曆授北京湖廣道監察禦史,福建按察司僉事等職。他為人清廉高潔,耿直無私,所至皆有政聲。
為了紀念明代先賢周琦,弘揚本地傳統廉政文化,2012年園周村修建了監察禦史府第。
周琦少而好讀,過目成誦,弱冠即通"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並遍觀詩詞歌賦,諸子百家。曾批太史公書《項羽本紀》,識見卓爾不群,異於同儕,以故通人學士、名公鉅卿,悉折節與交,故聲譽日隆。
周琦身軀偉岸,風姿俊美,兼之才高德茂,故所過之處,常令江南仕女注目以觀。天順四年春,周琦應試南都,居住旅邸。是夜,月白風清,忽聽鄰有女吹簫,聲調低層,如怨如訴,淒婉動人。旋夜半有女逕來敲門,欲效西漢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之舉。周琦即堅卻之。女正色嗔道:"我乃慕君人品,遂效卓氏女故事,君以我為賤品,而淫奔至此呼?"說畢,滿臉羞慚,低頭悻悻而去。次日托侍女送來一詩:風清月白望窗虛,有女窺人夜讀書。欲把琴心通一語,無緣紅線訂知音。
周琦任監察禦史,巡視西江,不擺旌旗儀仗,不鳴鑼開道,不吆喝長街。袛帶隨身書童侍從三二人,衣著簡樸,不服紗羅。日供青菜、豆腐,半斤豬肉即可。驛史幾次欲大肆張羅,周琦皆言辭謝絕,嚴令所過之處不準擾民,不準驚動地方官員,體恤下情而秋毫無犯。
曾有落魄知州,遺僮僕暗躡禦史之後,奉上數金,並帶言:"餘本兩榜出身,因直言讜論,觸犯時忌,貶此蠻荒之地已十有餘年。以不能展平生抱負,遠離紫闕不見清光為憾。天下皆知公廉,公能衷心體國,下官素為敬仰,今獻上阮囊所積俸金數兩,聊表敬畏之心,懇請笑納,並請代奏下枕也。"
周禦史見其誠可志,推拒不便,遂佯為收下,置之案前。出州日,即差衙役致詩柬並原金奉還,詩曰:金日還金傷我心,披裘五月逸人身。昆明湖水清如許,昭代恩頒禹域新。後訪得此州官,終日勤勉王事,所轄之州五穀豐登,府庫充盈,盜賊不生,百姓安泰。而州官家貧如洗,器用屋室皆極儉陋,門無簾箔,以蔽風雨,奉身之倶,才一布囊數卷書而已,而濟州人急難,從不推辭,妻拏尚不免饑寒,亦無怨言。周琦遂振筆直書,以所聞朝廷,未幾,州官得以升任省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