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當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成立 “美國黨” 時,特斯拉股價單日暴跌 6.8%,市值蒸發 1500 億美元,創下該公司歷史上最嚴重的單日跌幅。這一事件不僅標志著馬斯克與特朗普政府的徹底決裂,更將特斯拉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漩渦。曾經的電動汽車行業標桿,正因為其 CEO 的政治野心而陷入銷量下滑、財務承壓、品牌信任崩塌的多重困境。
一、政治漩渦中的股價雪崩
馬斯克的政治冒險對特斯拉股價的沖擊立竿見影。自 2024 年支持特朗普勝選并出任 “政府效率部” 負責人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縮水 40%。而隨著 “美國黨” 成立的消息傳出,投資者恐慌情緒達到頂點:7 月 8 日股價再遭重挫 7%,市值單日蒸發 680 億美元,創 2025 年以來最大跌幅。這種暴跌反映出市場對馬斯克精力分散的深度擔憂 —— 當他在政治舞臺上與特朗普展開 “口水戰” 時,投資者更關心的是特斯拉的核心業務是否還能得到足夠關注。
更嚴重的是,政治立場直接威脅到特斯拉的生存根基。特朗普簽署的 “大而美” 法案不僅取消了電動車稅收抵免,還廢除了關鍵的監管積分制度 —— 這一制度曾讓特斯拉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通過出售積分獲得 5.95 億美元收入,占其凈利潤的 145%。法案生效后,特斯拉預計每年將損失 20 億美元利潤,相當于其 2024 年全年凈利潤的 30%。這種財務打擊對正處于銷量下滑期的特斯拉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二、銷量崩塌:政治立場引發的市場反噬
馬斯克的政治化人設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消費者抵制。在歐洲,這個曾經的核心市場,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銷量同比暴跌 49%,德國市場跌幅更是高達 76%。法國圖盧茲的特斯拉門店遭縱火,丹麥消費者協會稱 “每天接到大量拒絕特斯拉的咨詢”。這種抵制不僅源于馬斯克支持極右翼政黨的言論,更因其在特朗普政府推動的大規模裁員計劃引發公憤。皮尤調查顯示,馬斯克在燃油車用戶中的支持率竟高于電動車群體,這種錯位徹底瓦解了特斯拉 “環保先鋒” 的品牌內核。
中國市場雖保持增長,但同樣暗流涌動。盡管上海超級工廠第二季度交付 19.1 萬輛創歷史新高,但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占率已從 2020 年的 15% 萎縮至 7.6%。本土品牌如比亞迪、蔚來通過 “加量不加價” 策略瘋狂收割市場,小米 YU7 等車型更以高性價比直接分流特斯拉用戶。當馬斯克在政治舞臺上四面樹敵時,中國競爭對手正在悄悄完成對其技術優勢的超越。
三、財務黑洞:監管積分崩塌與 Robotaxi 困境
監管積分制度的瓦解讓特斯拉失去了關鍵的利潤來源。2025 年第二季度,特斯拉通過出售積分獲得 8.9 億美元收入,同比激增 216%,但隨著法案生效,這一收入將在 2026 年歸零。更致命的是,特斯拉 Robotaxi 計劃遭遇監管滑鐵盧:歐盟以數據安全為由推遲 FSD 系統落地,中國市場的審批同樣遙遙無期。而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接受度極低 ——55% 的受訪者表示 “絕不會讓私家車充當 Robotaxi”,這直接動搖了馬斯克 “未來十年盈利支柱” 的戰略根基。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現金流壓力與日俱增。2025 年第二季度,其運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12.6% 降至 8.2%,創三年新低。為應對危機,馬斯克不得不親自接管北美和歐洲的銷售事務,但這種 “救火式” 管理反而加劇了內部混亂。負責特斯拉北美業務的高管奧米德?阿夫爾沙于近期離職,進一步暴露了管理層的動蕩。
四、政治豪賭的連鎖反應:從特斯拉到 SpaceX
馬斯克的政治冒險不僅拖累特斯拉,更波及旗下其他企業。美國空軍以 “環保評估未通過” 為由,暫停了與 SpaceX 價值 220 億美元的高超音速火箭貨運項目。這一項目原本計劃在太平洋約翰斯頓環礁建立著陸場,用于測試全球快速物流系統,但環保組織的反對聲浪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打壓。更嚴重的是,白宮已指示國防部審查 SpaceX 的所有聯邦合同,包括其承擔的 84% 的 NASA 發射任務。如果合作終止,美國載人航天計劃將面臨癱瘓風險,而特朗普力推的 “金穹” 導彈防御系統也將因依賴 SpaceX 衛星群而陷入困境。
這種政治博弈的代價是巨大的。SpaceX 的軍事合作受阻可能導致其估值縮水 30%,而特斯拉的品牌聲譽受損更難以量化。當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稱 “美國黨將代表 80% 中間選民” 時,他或許沒有意識到,這種政治野心正在讓他失去最寶貴的東西 —— 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
五、致命悖論:技術理想主義與政治現實的碰撞
馬斯克的困境本質上是技術理想主義與政治現實的碰撞。他試圖通過成立第三黨推動 “減少監管”“加速 AI 發展” 等議程,但美國選舉制度的結構性障礙使其成功概率微乎其微。歷史數據顯示,自 1992 年羅斯?佩羅獲得 18.9% 普選票卻未獲一張選舉人票以來,第三黨從未真正撼動過兩黨制。而馬斯克的 “美國黨” 綱領 —— 削減債務、支持生育政策等 —— 與普通民眾的核心訴求存在明顯脫節,更可能成為民主共和兩黨 “吸收” 的對象。
更諷刺的是,馬斯克的政治活動正在削弱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當比亞迪在歐洲以 2.5 萬歐元的低價車型橫掃市場時,特斯拉仍固守 3.8 萬歐元以上的中高端區間,錯失增量市場。而其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技術,在監管審查和消費者質疑聲中,正逐漸失去 “顛覆者” 的光環。
結語:懸崖邊緣的特斯拉
當馬斯克在得州議會大廈地下室為特斯拉爭取直銷權時,他或許從未想過,十二年后的政治冒險會讓這家公司陷入如此境地。如今的特斯拉,正站在懸崖邊緣:股價暴跌、銷量滑坡、財務失血,而其 CEO 卻在政治舞臺上越陷越深。歷史終將證明,馬斯克的政治野心是否會成為壓垮特斯拉的最后一根稻草,還是他能否在危機中重新聚焦核心業務,帶領公司走出困境。但至少在目前,這場致命博弈的代價,已經遠超任何人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