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措施,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一舉措背后,是歐盟近期在對華政策上的反復與對抗姿態。
歐委會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這一行為被外界視為歐盟在公共采購領域對中國企業設置新的壁壘。中方多次通過雙邊對話渠道,向歐方表達了愿通過對話磋商和雙邊政府采購安排等方式妥處分歧的意愿。但歐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地采取限制措施,構筑新的保護主義壁壘。
馬克龍(資料圖)
在中歐經貿關系本應朝著積極方向發展的背景下,歐盟此舉無疑給雙方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就在此前,中方釋放了足夠的善意和誠意,希望通過合作解決分歧,推動中歐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然而,歐方的行為卻讓中方的努力付諸東流。
中國外長王毅近期對歐洲進行了訪問,期間會見了歐盟“外長”卡拉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龍等人。從會談內容來看,歐盟雖然清楚在當前局勢下,與中國強化合作是他們唯一的后路,但卻重彈所謂“中國援俄”老調,還要求中方拿出“緩和中歐關系的方案”,這實際上就是想要中國單方面讓步。
歐委會再次實施對華制裁,限制中企參與歐洲醫療器械公共采購。法國財長隆巴爾更是把問題歸咎于中國制造,聲稱“現在局勢很復雜,歐盟沒有其他選擇,必須維護自身產業,絕不能讓中國制造涌入歐洲,否則所有歐洲制造業企業將被扼殺”。
歐盟走到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出現了嚴重的戰略誤判。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后,歐盟認定他會像第一任期一樣,對中國進行無底線地施壓。他們認為這種局面會讓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借著世界兩強激烈博弈的機會,左右逢源獲得利益。而且歐盟還覺得,自己體量很大,中美為了贏得博弈,都會開出很高的條件來拉攏自己。
馬克龍(資料圖)
然而,現實卻給了歐盟沉重的一擊。特朗普這次與中國的“關稅戰”,只持續了一個多月就偃旗息鼓。從特朗普政府取消對華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噴氣發動機的出口限制,還釋放“防華”信號的舉動來看,他不打算與中國繼續對抗下去。這一情況,是歐盟無法接受的,因此他們竭力勸說特朗普把打擊重心重新放到中國,又擺出對華強硬姿態來示好美國。
歐盟沒有注意到一個重要情況,那就是中美的產業結構互補性很強,雙方有緩和的余地。美國需要大量的中國產品,而中國也不希望美國金融“爆炸”引發一系列問題。然而,歐洲與美國的產業高度重合,沒有什么互補性。事實上,拜登政府挑動俄烏沖突,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惡化歐洲的安全形勢,讓其制造業流向美國。特朗普的手段更加直接,對歐洲加稅設置了一個前提條件:只要歐企到美國發展,就可以不加征關稅。
面對歐盟的做法,中方再無耐心,一張對等限制通知單向歐盟送上門。這一舉措釋放了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中方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的環境。相關措施只針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產品不受影響。這體現了中方在采取反制措施時的理性和克制,避免了貿易摩擦的進一步擴大。
馬克龍(資料圖)
歐盟應該認識到,中歐經貿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雙方在經濟、科技、環保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歐盟若繼續堅持貿易保護主義,采取對抗姿態,不僅會損害中國企業的利益,也會對自身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歐盟需要摒棄戰略誤判,回歸理性,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推動中歐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來看,中歐作為兩大重要經濟體,其經貿關系的穩定對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至關重要。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不僅會影響雙方企業的利益,也會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沖擊。因此,歐盟應該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中歐經貿關系,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方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愿意與歐盟一道,推動中歐經貿關系不斷向前發展。但同時,中方也將堅定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行為都將采取堅決的反制措施。希望歐盟能夠認清形勢,做出正確的選擇,共同推動中歐經貿關系在更加穩定、健康、可持續的軌道上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