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軍旅詩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何德寶的詩集《向陽之歌》正式出版。該書收錄了作者自2020年以來創作的百余首現代詩、古體詩詞和歌詞作品,分為《長情告白》《古詩今韻》《向陽之歌》三部分,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家國、民族和時代的深情告白。
從軍營到文壇:一位老兵的詩意人生
何德寶1990年12月入伍,曾在原沈陽軍區、濟南軍區機關部隊服役多年,歷任紅軍連文書兼軍械員、新聞干事、科長等職。服役期間,他多次被評為“自學成才標兵”“新聞報道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七次。2010年轉業后,他繼續在宣傳文化戰線發光發熱,同時重新拾起擱置多年的詩歌創作。
何德寶的文學之路始于1992年。那一年,他在《江城日報》發表處女作《英雄淚》,從此開啟了與詩歌結緣的人生旅程。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期間,他深受感動,再次燃起創作激情,陸續在《中國軍網》《中國詩歌網》《解放軍報》等平臺發表百余首詩歌,廣受好評。
深情謳歌英雄:平凡中的偉大最動人
《向陽之歌》中既有對祖國山河的禮贊,也有對英雄人物的致敬。其中,《敬禮,可愛的中國》《致敬,英雄》《今夏,你們最美麗》等作品,曾引發廣泛社會反響。尤其是《今夏,你們最美麗》一詩,取材于2022年高考結束后一位環衛工母親與兒子相擁而泣的真實場景,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普通人身上閃耀的光輝。
“他們的淚也是英雄淚。”何德寶表示,英雄不僅屬于賽場上的奧運冠軍、戰場上的戰士,也屬于千千萬萬默默無聞卻無私奉獻的普通人。他的詩作正是要為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身影發聲。
家鄉情懷濃郁:老井、老磨、酸白菜里的記憶溫度
作為山東沂源人,何德寶的詩歌中充滿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故鄉的老井》《那一盤老磨》《房前一棵小樹》《路過麥田》《凝望田園》《酸白菜暢想》等作品,通過對鄉村景物的細膩描寫,勾勒出一幅幅質樸而動人的鄉愁圖景。
“老井旁邊的兩棵銀杏樹/婀娜多姿,依偎婆娑/用愛撫慰著老者的孤獨……”字里行間,是對故土深深的眷戀;“一層白菜一層鹽,有序碼放/把那塊大石頭實實壓在了缸上……”是兒時生活的鮮活印記。這些詩篇不僅是對過往歲月的回望,更是對家鄉文化的深情守望。
賡續傳統,展望未來:復興夢、父母恩、民族魂
《民族偉業·復興夢賦》《天下第一情·父母恩賦》《秋風涼·退休賦》等長篇賦體詩作,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宏大的歷史視野。他以恢弘的筆調描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抒寫科技強國、鄉村振興、文化自信的時代強音,同時也深情謳歌父母養育之恩,表達對家庭親情的珍視。
“夫懷胎十月,母身臃脹……父之堅剛,撐起家之房梁;母之柔善,撫慰幼之純良。”這些詩句不僅飽含情感,更傳遞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力量。
向陽而生:詩歌照亮心靈,信仰引領前行
在代后記《詩如人生》中,何德寶回顧了自己的成長歷程與創作初心。他坦言,詩歌是他生命中最明亮的一束光,即使在人生的低谷時刻,他也始終保持著對美好與善良的追尋。“靈魂有信仰,行動有方向,眼中有靈氣,心中有陽光。”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詩歌的精神內核。
“讓我們聆聽詩歌的聲音,感受時代的心跳,用詩歌去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讓美妙的贊歌永遠傳唱!”。
2025年6月21日,《向陽之歌》作者何德寶受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并接受了相關媒體的專訪,受到了現場讀者的廣泛歡迎。
《向陽之歌》的出版,不僅是何德寶個人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當代軍旅文化和主旋律文藝創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它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向陽而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