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想要快速擁有屬于自己商標的人來說,商標轉讓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要是不注意,很可能踩坑。
甄標就來聊聊商標轉讓里新手最容易碰到的 3 個隱藏風險,幫你避避坑。
一、商標 “身份” 有問題
在商業交易領域,商標轉讓與選購正品商品有著相似的邏輯,首要任務便是核實該商標的“合法身份”與“健康狀態”。
部分商標可能潛藏著諸多隱患,例如已被相關利益方提出異議,或是正處于被申請撤銷、宣告無效的法定流程之中。
倘若受讓者在未充分盡職調查的情況下貿然購入此類存在瑕疵的商標,可能面臨交易無效、權益落空風險,很可能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規避此類風險的出現,受讓者在確定受讓前,務必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全面查詢商標注冊日期、有效期、異議及撤銷記錄等信息,以此評估其合法性與穩定性,從而做出合理決策。
二、商標“偷偷”被許可
在商標交易里,有個潛在風險常被人忽略:有些商標轉讓前,轉讓者可能已悄悄把商標授權許可給他人使用,甚至授權期限還很長。
一旦選擇這樣的商標,麻煩就來了——自己花錢獲得的商標,別人卻能繼續合法使用,從而會對你的品牌運營產生負面影響,比如造成消費者認知混亂、品牌價值被稀釋等。
在商標轉讓前,可以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查詢該商標的“許可備案”記錄,提前了解商標是否存在被許可的情況;在簽訂轉讓合同時,一定要明確寫明“商標無在先許可”;同時,還要在合同中詳細約定,如果轉讓者違反這一約定,即商標實際上存在在先許可的情況,轉讓者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以此保障自身權益。
三、商標使用范圍 “縮水”
每一個成功注冊的商標都擁有其特定且受法律保護的使用范圍,這個范圍在注冊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會明確標注在商標注冊證上。該使用范圍嚴格界定了商標權人可在哪些商品或服務類別上合法使用該商標,是商標專用權的核心要素之一。
但部分新手獲取商標時,常忽視核查使用范圍,僅關注名稱等外在因素,可能導致得到商標后發現該商標的使用范圍與自身業務不匹配。
比如做服裝生意的,選擇名稱合適但使用范圍不涵蓋服裝類的商標,就無法在服裝業務上合法使用,造成資金浪費和機會錯失。
因此,為了避免此類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在商標轉讓之前,務必進行嚴謹、細致的盡職調查,務必仔細核對使用范圍,確保與自身業務精準匹配,讓商標為品牌發展助力。
商標轉讓能讓你快速擁有商標,但也藏著不少風險。在交易前做好充分的盡職調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商標使用的細節;在簽訂合同時,用嚴謹的法律條款為自己筑牢權益的堡壘,順利拿到適合自己的商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