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這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巨頭,正以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豪賭撼動美國政壇。他宣布成立的“美國黨”已獲得400萬網民支持,而特朗普的總統寶座,似乎正因這位昔日盟友的“背叛”而搖搖欲墜。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系破裂,源于“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的激烈沖突。2024年大選期間,馬斯克曾砸下近3億美元助特朗普勝選,并利用旗下社交媒體平臺為其造勢,被特朗普稱為“美國的明星”。
馬斯克(資料圖)
然而,勝選后,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直接踩中馬斯克的核心利益——該法案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廢除碳排放積分交易規則,導致特斯拉去年40%的凈利潤蒸發。更令馬斯克憤怒的是,特朗普將原本用于科技投資的政府開支轉投軍工和移民執法,甚至公開威脅取消SpaceX合同、調查其公司補貼,并暗示“將其驅逐出境”。
面對特朗普的步步緊逼,馬斯克選擇以“美國黨”反擊。他在社交媒體X上發起投票,65.4%的參與者(約125萬人)支持成立新黨,依托其2.2億粉絲的傳播力,“美國黨”瞬間獲得理論上的400萬潛在支持者。該黨宣稱代表中間選民,政策主張包括財政緊縮、AI軍事化、放松能源監管和支持言論自由。
然而,馬斯克的“美國黨”面臨巨大挑戰。美國兩黨制的“贏者通吃”法則天然壓制第三黨,紐約州要求新黨需13萬選民聯署才能參選,佐治亞州則要求候選人在前次選舉中得票超2%。歷史案例更不容樂觀:1992年富豪佩羅獲19%普選票卻未贏得一張選舉人票;1912年羅斯福的進步黨拿下27%選票,最終仍被共和黨吸納。此外,美國法律限制個人向政黨直接捐款,馬斯克需通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間接注資,效率大打折扣。
馬斯克(資料圖)
面對制度與資源雙重壁壘,馬斯克選擇務實戰略——暫不競選總統,而是聚焦2026年中期選舉,在亞利桑那、佐治亞等搖擺州爭奪2-3個參議院席位和8-10個眾議院席位。這一策略直擊共和黨軟肋:2016年以來,三屆大選獲勝方的平均優勢不足2%,而“美國黨”若分流共和黨3%-5%的溫和派選票,可能直接導致共和黨在關鍵州失利。特朗普的籌款人已私下警告:“這足以讓共和黨輸掉中期選舉,并為2028年大選埋下炸彈。”
馬斯克的行動已引發特朗普的激烈反擊。特朗普下令緊急叫停特斯拉相關ETF上市,并致信董事會要求約束馬斯克,甚至暗示“政治冒險破壞特斯拉使命”。更嚴峻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報復性打壓自動駕駛法規——該業務被評估為特斯拉未來90%估值的來源。與此同時,“美國黨”的崛起已動搖共和黨的選民基礎,2016年以來,三屆大選獲勝方的平均優勢不足2%,若“美國黨”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分流共和黨3%-5%的選票,亞利桑那、佐治亞等搖擺州可能集體“變天”。
特朗普(資料圖)
盡管挑戰重重,馬斯克的“美國黨”已深刻改變美國政治生態。共和黨被迫直面“金主流失”與“選民分裂”,社交平臺成為政治動員的“新戰場”,傳統媒體的話語權被進一步稀釋。然而,“美國黨”的本質仍是科技資本與傳統政治的碰撞,其政策主張更貼近精英訴求,與普通選民需求存在割裂。2024年二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降13%,品牌認可度跌至歷史低點,摩根大通直言:“自動駕駛與AI技術才是特斯拉未來,而非政治斗爭。”
這場由億萬富翁發動的“科技政變”終將回答一個問題:當科技資本決心打破舊秩序,美國選民是否愿意給一個新生政黨機會?而特朗普的總統之路,或許真的走到了需要“奇跡”才能存續的十字路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